• 历代文士与泰山(四):杜甫与泰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在开元年间登临泰山时所写《望岳》诗。

    杜甫在少年时已对泰山有所认识,其《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所言“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据考乃是开元十三年(725)其在洛阳目睹玄宗封禅队列之追忆,以封禅泰山为标志的开元盛世,给少年杜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辉煌印象。

    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在东都洛阳考进士不中,开始了第一次齐赵漫游。此时其叔父杜闲正担任兖州司马,而泰山正属兖州辖地,因此机缘,杜甫得以作泰山之游。

    对此闻一多作过一番生动描述:“子美去省亲,乘便游历了兖州、齐州一带的名胜,诗人的眼界于是更加开阔了。这地方和家乡平原既不同,和秀丽的吴越也两样。根据书卷里的知识,他常常想见泰山的伟大和庄严,但是真正的岱岳,那‘造化钟灵秀,阴阳割昏晓’的奇观,他没有见过。这边的湍流,峻岭,草、长林都另有一种他最能了解,却不曾认识过的气魄。在这里看到的,是自然的最庄严的色相。惟有这边自然的气势和风度最合我们诗人的脾胃,因为所有磅礴郁结在他胸中的,自然已经在这景物中说出了;这里一丘一壑,一株树,一朵云,都能引起诗人的共鸣。他在这里居留了多年,直变成了一个燕赵的健儿,慷慨悲歌,沉郁顿挫的杜甫,如今发现了他的自我。”

    杜甫所赋《望岳》诗,气魄雄伟,境界高远,既生动地描绘了泰山苍茫雄奇的胜景,更借泰山之雄与高,写其“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所以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言:“公集当以是为首”。“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岂惟镌刻年月云尔。”

    不过,《望岳》诗中“会当凌绝顶”的“会”字,引起了人们的歧议。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中即怀疑杜甫“并未登上泰山” 。杜甫作于大历三年(768)的《又上后园山脚》诗中揭开了谜底:“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朱崖著毫发,碧海吹衣裳。”可见杜甫确已足临泰山绝巅。

    有学者论称:“杜甫《望岳》一诗,犹如一粒种子,包孕着诗人一生致君尧舜,生命不息、理想不灭的强大精神动源。……有了杜甫这首《望岳》,所有写泰山的诗似乎都黯然失色,可有可无。” 因此历代书家纷纷书写此篇,镌之山石,泰山至今犹存清人何人麟、铁保、吴大澂及今人赵朴初、李一氓等所书《望岳》诗刻。

    内容来源:周郢《泰山文化历程》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