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泮河新生

    河流是城市流动的风景,成就了城市形象,润泽了一方百姓。起源于泰山主峰以西桃花峪的泮河,汇集了泰城主城区七里河、奈河、梳洗河的河水,贯穿泰城东西,给泰山大街、泮河大街、长城路、龙潭路等泰城主干道带去生机和灵气。而这条见证着泰城发展的河流,却也因为发展变得淤堵、遍布累累“伤痕”。今年,由市住建局牵头推进的泮河治理工程全面铺开,数百名施工人员和上百辆施工机械在7.65公里的河道中大干快干,以头拱地、往前冲,风雨无阻勇攀登的精神毅力,推动泮河实现“新生”。

    摘掉昔日臭水河“帽子”,打造“安全”“环保”“生态”泮河

    6月22日一早,记者站在长城路泮河大桥东侧正在进行土层压实的河道二级平台上,看到十余台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往来穿梭,路基、边坡等各项工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站上泮河大桥,长城路与泮河东北侧大片区域进入了场地平整阶段,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奠定基础。

    “目前工程河段的原有河道清淤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截污管道、驳岸工程正在展开,同时标准段的河道二级平台也正在进行路基压实,未来沿河两侧的二级平台将把河岸串联起来,铺设透水砖形成宽三米的游人步道,二级平台的外侧则通过铺设堤顶路,形成生态隔离带,为游人提供绿道。”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凌炜告诉记者,泮河治理工程作为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城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长城路,东南至青兰高速,全长7.65千米,规划河道蓝线宽度140米至205米,其中,长城路至七里河段,规划蓝线宽度140米,七里河至奈河段,规划蓝线170米,奈河至高新区界段,规划蓝线宽度205米,同时整个工程治理范围还包含了对河道两侧蓝线外各15米之间的区域,进行河道拓宽及清淤、截污、蓄水、驳岸、构筑物及管线迁移改造等工作。总体来看,泮河治理工程将采用堤顶路和特色滨水慢行道,串联起沿河节点,并利用廊架、附属建筑等设施兼具驿站功能,为泮河步道的贯穿提供配套基础。

    不少市民都知道,随着泰安城区的不断发展和扩大,泮河的水质在较长时间内遭受污染,甚至一度有人在河道里开荒种菜,不仅严重影响了泮河的景观环境,给泮河扣上了臭水河的“帽子”,也给泮河的行洪泄洪、泰城的安全度汛带来了严重隐患。因此,实施泮河治理工程,也将围绕着“安全”“环保”“生态”三个方面目标展开,让泮河彻底改变成为洁净优美的环境名片。所谓“安全”,就是通过整治工程满足泮河五十年一遇防洪标准;所谓“环保”,就是通过工程让泮河水质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而所谓“生态”,就是通过工程合理统筹建设城市景观公园。最终,在这“双达标,一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泮河区域生态修复提升,让老百姓更加宜居,幸福感更强。

    新建的两处人工湿地,为泮河补充优质水源

    “未来的泮河,不仅河道宽了,而且还通过蓄水工程和驳岸工程,以及滨河路的建设,给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亲水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泮河治理,还将为大汶河、东平湖等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长期达标奠定基础。”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印林说,泮河、大汶河、东平湖是南水北调水源水质保障的重要一环,在此次工程中,将建设两个湿地公园,把泰安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分别引入新建的两处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水质类别满足目标水体要求,并作为泮河优质补水水源。

    记者了解到,泰安市第一污水处理厂配套湿地工程位于泰安市长城路与泮河交界处东北侧,湿地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将泰安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5万吨/天)经泵站提升后由输水管道输送至12万平米的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而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湿地工程位于泰安市万官大街与泮河交界处北侧,分为东区人工湿地和西区人工湿地,湿地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将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12万吨/天)经泵站提升后分别由输水管道输送至13.1万平米的西区湿地以及6.4万平米的东区湿地的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两块湿地总占地19.5万平米。

    两个湿地工程建成后,一方面可以将污水处理厂尾水主要污染物由地表水Ⅳ类排放标准提高至接近地表水Ⅲ类排放标准,湿地出水排入泮河,作为河道中游和中下游补水,同时还将在两处湿地各建一处生态景观休闲区,供市民游玩。据了解,两个湿地工程的首要目标为深度净化处理第一及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满足区域规划对泰安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的高标准要求。以减轻泮河及大汶河的外源污染负荷,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的水质安全。同时,人工湿地改造完成后对改善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生物栖息地,调节区域小气候,节能减排等有重要的效果。项目建成后也将成为泰安市两处风景优美的人工湿地体验区和湿地科普教育展示区。

    打造核心景观节点,推进“河清”“岸绿”“景美”新泮河建设

    泮河是泰城形象的窗口,也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廊道,泮河的生态建设对于城区发展与城市形象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工程从“环境效果”出发,进行流域层面系统治理、河道定位与发展、复合型技术体系,长效管理机制,以实现“长治久清”的生态系统,同时将该片区打造为城市新的活力源泉,依托工程的实施建设室外活动场所、增添生态绿轴、扩张城市功能空间,连接起时代发展动脉,在凝聚城市活力、增添城市新风采的同时,打造展现城市形象的主要窗口。

    从工程的规划图中可以看到,此次泮河治理工程范围位于泰城南部核心区,是历史文化轴和时代发展轴之间的纽带,工程将集中体现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的风貌,还将通过打造水绿共融岸线和居民休闲场所,让市民享受到工程治理的红利。工程中,由一污湿地建设区公园绿地与周边区域景观融合在一起打造,最终形成核心景观节点。

    “这个核心景观节点区域周边以居住功能为主,打造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导向的滨水休闲空间,引导绿化向城区内渗透,形成独具人文魅力的滨水活力公园。”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在整个泮河治理工程中,要打造一个水绿共融岸线、生态公园服务宜居的状态,在改善河道水质、提升河道水活力、恢复河道自净能力的基础上,将泮河及其周边打造的节点作为展示城市形象风貌的生态窗口,并逐渐形成完整慢行绿道系统和多样亲水体验的滨水步道系统,增添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终形成“河清”“岸绿”“景美”的新泮河。

    截至目前,泮河治理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市住建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包保责任、加强指挥调度、深入现场勘察,全面摸清项目状况,与全体项目参建者合力攻坚,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为年底前竣工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