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落里的泰山皮影之夜

    13日晚,一场“乡村泰山皮影戏”在泰山脚下古老的石头古村落——肥城五埠村精彩上演。

    村中的大喇叭作了最后的动员:“老少爷们、乡亲们,赶紧赶紧!还没出门的抓紧到村里的小广场,好戏马上就要开演了!”村支书的喇叭声在这个有着500多口人的古村落上空回荡。村里的小广场上,早已坐满了提前吃完饭、等着看戏的男女老少。92岁的李灿英老人胳膊底下夹着马扎,颠着小脚在大喇叭的回音中急急火火地赶了过来,和她坐在一起的,还有穿着绣花鞋、同样裹着小脚的董秀芳、董桂花姊妹俩。“咱姊妹几个活了一大把年纪,还从没看过皮影戏,今天可得开开眼界过把瘾。”老姊妹几个开心地唠着嗑,脸上绽放出笑容。

    晚8时,一阵短暂的沉寂过后,伴随着一阵紧凑、激越的“开场锣鼓”,铜钹、脚鼓、竹板等齐上阵,似有无数人协作奏出的开场锣鼓,把观众的心一下提了起来。

    此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正在做最后的调试准备。刚才这通操作就是他一个人通过吹、拉、弹、敲动作,嘴、手、脚、膝盖灵活并用独立完成的。而这一绝活,也正是泰山皮影的精髓所在。

    咫尺皮影小舞台,手底舞动千万兵。“石敢当,为民除害上山岗,安慰百姓保安康。老人家,你不要担惊害怕,我石敢当救你……”今年已经76岁高龄的范正安老人中气十足,嗓门高亢洪亮,目光炯炯有神,手中舞动着亲手制作的皮影人物,脚下不时敲打着锣鼓、木鱼、钹子等,对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融入浓郁的民间地方文化特色,接地气又不乏幽默亲切。村民们看得如痴如醉,掌声和欢笑声迭起。

    泰山皮影又叫“十不闲”。相比其他地方流派的皮影戏五六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的表演团队,泰山皮影最独特的表演方式是一人一台戏,即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一个人要操作八样乐器,再加上操纵影人和演唱,正好“十不闲”。范正安是当前中国唯一完整保留“十不闲”绝技之人。他曾三次赴联合国总部演出,先后去过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埃及等国家表演,并且还能够用英语进行泰山皮影戏的表演。

    泰安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范正安在五埠村举办了这场“乡村泰山皮影之夜”专场演出。数百名村民满怀喜悦的心情,尽享这一难得的文化盛宴,和文化艺术“零距离”接触。演出让民间艺术的魅力得以绽放,是“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文化担当在乡村的温暖呈现。这门起源、根植于民间,又反哺民间的艺术,真正体现出文化的价值意义。

    这一晚对五埠村的人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晚,他们中许多人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观看到泰山皮影戏。为了让村民“零距离”感受泰山皮影的魅力,演出结束后,范正安把在幕后操作的“家伙”搬到了前台亮相,向大家一一展示看似神奇的“十不闲”操作技艺,并把大家带到幕后,手把手教孩子们操作皮影戏。

    泰山皮影戏是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和古老的民间艺术,承载着厚重的乡情。五埠村是一个典型的石头古村落,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村子内保留完整的明、清、民国时期石头院落达200多套,其“门中有门、院中套院、巷中有巷”的“伙大门”石头景观建筑群更是历史的见证。“皮影戏+古村落”让五埠村重获新生,也唤醒了人们记忆中的乡愁。近几年,市文化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以“乡愁记忆”为主题进行开发,打造了泰安首个“非遗工坊示范项目”和肥城市首个“乡村记忆馆”项目,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模式,让“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生活,促进非遗更好地活态传承。如今,络绎不绝的周边游客节假日和周末来到这里住下,享受静谧的乡村生活,他们在这里感受着乡土魅力的同时,也为古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