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人员争做“排头兵”: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民众的生命

    中华泰山网讯(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红川 杨丽宁 整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最前线。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他们不计生死、主动请缨、救死扶伤、迎难而上。他们也是普通人,是儿子是女儿、是丈夫是妻子、是爸爸是妈妈,虽然奋战在医护战线上的不同岗位,但他们的选择同是将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民众的生命。 

      疫情检测员:不漏检一位旅客,守好第一道安全线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泰安市肿瘤防治院社防科主任李建之便日夜坚守在高铁泰安站检测站一线,对高铁出站口下车入泰旅客进行现场检测,守好泰安抗疫的第一道安全防护线。  

    来到高铁站执勤的每一天,李建之和检测站的全体队员都身着防护服,戴着头罩、口罩、鞋套,全方位做好防护工作,然后奔赴高铁出站口大厅,等待每一辆经停列车出站的旅客。每天早晨 6 点 50 分,高铁泰安站迎来第一趟列车,虽然下车人数不足十人,但每当看到出站通道有旅客走来,全副武装的李建之便早早手持测温仪等待,为到达的旅客测量体温。“36度5,体温正常,可以离开。”李建之测温后一般会将检测温度现场告知旅客,让旅客安心离开。晚上 10 点 40 分,泰安站送走最后一趟列车,李建之和全体队员才可以下班回家。  

    除了对日常体温检测、健康状况初检、来源地询问、异常情况应急处理等工作紧抓不放,李建之和同事每隔两个小时,会对高铁站出站口大厅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李建之所在的高铁检测站还在出站口大厅的一角设立了临时留观区,对于检测温度大于等于 37.3 度的旅客,李建之会邀请至临时留观区做进一步的排查。  

    “作为疫情检测的桥头堡,我们每天全面落实防护检查的各项措施,不漏过每一位出站旅客的检测。疫情发生以来,肿瘤防治院在高铁监测站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再次重温入党誓词,我内心澎湃激昂,疫情检测的医护人员每天实行无缝隙坚守,逐一排查,不漏下每一位旅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坚决捍卫入泰的第一道防护线。”李建之表示。

      隔离病区“守护神”:防护服下的汗水,只为了病人的治疗  

    在东平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留观病房外,齐宝路按照六步洗手法洗完手、穿戴好口罩、一次性帽子、防护眼镜、防护服、鞋套、无菌手套后,经过检查、走过专用通道,他再次走进了隔离病房。为了防护需要,齐宝路要在隔离病区待上至少六个小时。  

    防护服密不透风,往往从刚穿上起,汗水就止不住地往外冒。为了方便给病人连续治疗,奋战在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在穿上防护服之后,要不吃饭、不喝水,尽量不上厕所,实在不行他们就戴上成人尿不湿。几个小时下来,脱掉防护服,摘掉口罩、面罩、护目镜之后,齐宝路和同事们的衣服早已湿透,鼻子、面颊等部门满是红印,有的医护人员的耳朵也被口罩勒出了血印,双手也早已因长时间被汗水浸泡而变皱、变白。 

    " 从进入医学院开始,选择当一名医生那一刻起,我们就随时准备冲锋上阵。进入隔离病区工作,在外人看来我们与危险相伴,但在我看来,这只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1 月 23 日,疫情紧急,医院快速腾空病区,齐宝路为了准备病区,收治留观病人,连续 20 小时没有吃饭喝水,晚上起床时,因低血糖晕倒在地,额头磕破出血。为了不耽误工作,他粘上创可贴,继续战斗。  

    从 1 月 24 日患者入住至今,为了避免传染的发生、保护其他同事及家人,十多天的时间里,齐宝路从未离开过病房。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妻子是医院护士,家中还有身患脑梗塞的老母亲需要照料,但是家中事务他基本上帮不上忙。每次妻子送来换洗衣服的时候,都是放在病区门口,他再去取,他也感觉愧对家人,但他懂得越是危难的时刻,需要自己的人越多。

    流调“排雷人”:严谨细致不漏细节,为防控疫情提供最可靠依据  

    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的隔离病房内,泰山区疾控中心生物制品科科长郭爱芹正“面对面”地与流调对象进行沟通,详细地询问着调查对象的发病症状、就诊过程、危险因素和暴露史。抗击疫情期间,流行病学调查成为郭爱芹的头等工作。  

    抗击疫情期间,郭爱芹收到医院的流调通知几乎都在晚上,顾不上时间早晚,郭爱芹与同事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在警戒区外,郭爱芹穿隔离服,对双手进行消毒,戴一次性发套、医用橡胶手套,更换KN95口罩,佩戴防护镜,穿防护衣和防护鞋套,戴第二套橡胶手套。流调人员的工作需要二级防护,郭爱芹熟练地只用十几分钟的时间穿戴完毕。  

    每次流调的对象都不一样,有的调查对象积极配合,过程会很顺利,有的就不太配合。无论流调对象态度如何,郭爱芹总是耐心细致地工作,对于流调对象的发病症状、就诊过程、危险因素和密切接触者,郭爱芹都需要细致详尽的询问,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已是常态。“调查对象所有的行动轨迹,接触的人都需要问道,每个环节都要衔接扣紧落实,漏掉一个密切接触者相当于留下了一个‘地雷’,随时会发生扩散传染。形成调查报告后,其他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疑点进行消杀,密切接触者也需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郭爱芹说。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的开展,由于防护工具的紧缺,郭爱芹和同事们采用电话或者微信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虽然不再是面对面的接触沟通,但是对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接触者,郭爱芹一如既往,丝毫没有放过。正是有流调人员的默默付出,才为控制疫情蔓延提供最可靠的依据,减少不必要的烦琐。“我们只有做到严谨细致,才能及早发现接触者,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链条、保护大家的生命健康。”郭爱芹说。  

    病毒检测“战士”:抽丝剥茧寻“铁证”,为病例诊断“一锤定音”  

    1月21日,从第一份新型冠状病毒样本送到泰安的那一刻起,泰安市疾控中心病毒学检验工作人员张荣强就与同事们开始了和病毒抢夺时间的赛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张荣强和同事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备战状态,使泰安市第一时间具备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能力,为抗击疫情工作奠定了基础。  

    病毒检验需要与各种威胁人类的病原体“面对面”地打交道,每次疫情发生,都需要检验人员不断搜寻致病病原体的蛛丝马迹,搜寻、排除、捕获、确认,擒获病原,一锤定音。张荣强所在的实验室检验检测组,正是承担着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样本“一锤定音”的重任。实验室检测工作存在较高的风险,而这项工作又是极为关键,为了准确、及时完成各项检测任务,张荣强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经常上午穿上防护服走进实验室,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完成检测。多数时候才吃完几口饭。另一批样本就又来了,张荣强丝毫不敢耽搁,扔下筷子一进实验室又最少是6个小时,吃饭没点,工作通宵是他的工作常态。  

    为了确保实验检测结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出具,为每一个病例确诊“一锤定音”,张荣强以实验室为家,吃住在单位,克服家庭所有困难,以保证24小时可随时进行检测,无论是清晨正午还是子夜凌晨,只要标本送达,他马上进入“战斗”状态。由于每份标本需要连续工作6个小时才能出结果,厚重的防护服下,张荣强任汗水横流,也要一丝不苟地做完实验,实验室内只有仪器运转的声音,神圣又寂静。他说:“这是我的‘战场’,我需要用自己的细致、耐心、坚韧和严谨,把好第一关口,为病例诊断‘一锤定音’,为疫情防控争分夺秒。”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