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话泰山与琉球的文化交流

    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的琉球群岛(今冲绳)与中国关系自古密切,琉球历代国王通过“朝贡”与“册封”,与中国建立起紧密的外交与贸易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琉球群岛与泰山文化也发生了联系并相互影响。2019年7月,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教授周郢赴冲绳考察,目睹了众多相关遗迹与文献。

    泰山碧霞祠

      泰安籍使臣出使琉球

    “海外却金”美名传

    周郢介绍,明代立国后,朱元璋遣使诏告琉球,两国确立了宗藩关系,此后两国之间互遣使节来往不断。明崇祯六年(1633),明思宗命户科给事中杜三策为正使往琉球册封。

    杜三策(1581~1640)山东东平府三旺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户科右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卿、天津巡抚等职。1633年,杜三策入琉球行册封礼时,琉球国王欲赠重金酬谢,被杜三策辞绝,“海外却金”因此传为佳话,当年十一月杜三策返航,历经千难万险才到达福州。

    杜三策所撰写的《使琉球疏》记录了他奉命出使琉球的全部过程,描述了航海之艰辛,归途之惊险,如绘如摹,十分生动。周郢说,杜三策提及了归航时遇到飓风,生死悬于一线的情景,《使琉球疏》中描述内容为:“十一二日飓风又作,缆肚绳连断五次,无所以系舟,又恐下击碎船尾,事不可救。舵工郭芳料理舵事,被舵一侧,脑浆迸出,堕海而死。舵工柯镇又伤一肢,人遂无敢近舵者。东西南北,随浪漂转。尔时大风簸海,海浪拍天,蓬舟忽蘸于水中,海水忽涌于船上。一船之人,魂惊魄战,面色如灰。哭者叫者,呼天者,呼父母者,号天妃者,号佛者,号救苦救难观世音者,甚有用锥刺指,写血书丐命于海神者。”

    “这些记载是研究明末航海史的珍贵史料。现在那霸首里城王宫《册封使一览》展板中便列有‘杜三策’之名。”周郢说。

    琉球贡使经行泰安

    病故新泰长眠于此

    据介绍,明清时期琉球不时派使臣向中国朝贡,当时琉球贡使自福建三山驿入北京,“东省贡道由东路行走,即经沂州、泰安等处至德州”(戈斌《清代琉球国朝贡活动概述》,《历史档案》1993年第3期)。清道光十七年(1837)琉球大通事魏学源著的《福建进京水陆路程》,就记载了琉球使节入京里程,其中即有“泰安府”,称其地“人情朴厚,土产(应为士尚)诗书”,土产有“茧、阿胶、元石”。道光十一年(1831)徐宗干任泰安知县时,也曾有琉球使臣经过,《斯未信斋文编·杂录》卷一中记载:“过境……琉球国正使、耳目官、副使某某大夫,衔名皆汉字。”

    “乾隆四年(1739年)琉球贡使在入京途中,有一随从之人不幸在新泰境病故。史载:‘据山东巡抚法咨称,琉球国贡使跟伴劳必振,于乾隆四年三月十五日,在新泰县病故……据琉球国都通事林永隆等呈称,向例跟伴途中病故,从无携骸回国之处,上年贡使跟伴劳必振尸棺不带回国,伏乞施恩,埋在山东新泰县地方等因。前来相应□覆山东巡抚转伤该县,将琉球国贡使跟伴劳必振尸棺择高燥之地埋葬。’(《历代宝案》第4册,1972年版,第2335页)。琉球人士为了两国交往病卒新泰并长眠于斯,成为中琉友好交往历史上值得追怀的一幕。周郢说。”

    泰山信仰传入琉球

    官话课本载五岳之神

    泰山信仰很早就传入了琉球。明景泰三年(1452)之前,琉球国相,又被称为琉球的“诸葛亮”的怀机(原籍中国福建,永乐初年来琉球,曾辅佐过思绍等五王)在境内的天山(又作天斋山,据云其地即首里城附近冲绳师范学校故址)营建相邸,“这一座天山正是祀奉东岳帝的道教灵地”(日本中村元等《中国佛教发展史》下册第1213页引东恩纳宽淳著《琉球之历史》)。泰山信仰也因此而在琉球国内传播渐广。

    泰山石敢当

    “清康熙时琉球官话课本《官话问答便语》中述泰山神祇云:‘天下有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泰山乃是五岳之首,那菩萨称为天齐仁圣大帝,专管人间生死祸福之权。’自明代起,掌握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就开始把一些定期发生的海洋风暴与神灵相联系。”周郢介绍,清初还把定期发生的海洋风暴贯以神灵名称,其中有“东岳朝天暴”,而这个名称在琉球十分流行,康熙四十七年(1708)的时候,琉球国进贡使正议大夫程顺则《指南广义》备记贯以神灵名称的各种飓风、风暴和飚风,称“十月二十为东岳朝天暴”。乾隆朝周煌《琉球国志略》第五卷《山川·信风》也称:“暴期:……十月初五日信风暴,初八日贞府君朝玉皇,初十日水仙王暴,东府君朝,二十日东岳朝天。”这个风暴的名字在清代官员李鼎元《使琉球记》卷六、清人李虹若《都市丛载》卷四、吴鹄《卜岁恒言》卷一、许奉恩《里乘》卷九中也均有记录,足见泰山信仰在琉球航海中的重要影响。

    周郢说:“另外清代册封琉球使臣途径泰山时,例行到碧霞宫祭祀,祈祷海路平安,如康熙时奉使琉球之徐葆光诗云:‘何代山巅祀碧霞,万里应同护客槎(原注:海神天妃,亦有元君封号)。’(清徐葆光《中山传信录》附《游泰山诗》)。李鼎元《使琉球记》卷一云:‘登岱,恭谒碧霞元君祠,以天后明末时曾封碧霞元君故。’显然已将元君视同妈祖。因此,足可见‘碧霞元君’神号转嫁妈祖一案对后世女神信仰产生的深远影响。”

    琉球诗人诗咏泰山

    “石敢当”风俗传布琉球

    “绝巘危岩孰与俦,群山领袖暮烟浮。当年小鲁今堪识,那有高峰更过头。”琉球诗人蔡大鼎,琉球久米村华裔。工于诗文,曾任进贡都通事入清,同治十一年(1872)十一月蔡大鼎自闽启程,次年三月初六日入都。途中吟作结集为《北燕游草》,诗集中有多首咏泰山诗,这首《望泰山》便是其中一首,另外还有《谒岱庙》《泰安城晓行》《张夏驿晓行》《过孟姜女故里》等。“蔡大鼎望岱、谒庙诸诗,显示了对泰山胜境的无限景仰之情;过长清长城驿咏孟姜女故里之作,更留记了这一民间传说在泰山的传播情况。”周郢表示。

    此外,约在明朝前期,盛行于福建的“泰山石敢当”信仰习俗也随着福建移民传入琉球,此后在当地发展演化,成为其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周煌《琉球国志略》卷五:“居无砖墙,惟迭海崖砺石砌成,贵家有削磨极平者。屋上门前多安瓦狮及立片石,刻‘石敢当’者。《隋书》谓门户必安兽头骨角,殆以此欤?”

    “今冲绳县久米岛具志川村有一古碑,高120厘米,宽度30至40厘米,中间刻‘泰山石敢当’,右刻‘雍正十一年癸丑’,左刻‘八月吉日’。雍正十一年即1733年。这是目前为止日本发现的最早的石敢当刻石。”周郢说,那霸首里城附近亦有一“泰山石敢当”碑,传因避琉球末代王尚泰讳,故特将“泰”字鑱磨,而现在冲绳县保存了大量的古近代“石敢当”之外,在筑房修路时树立“石敢当”的风俗也延续至今,造型各异的“石敢当”工艺品也倍受游人喜爱,这一古老民俗文化仍得到广泛传承。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