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泰安 > 正文
  • 泰山历史明泉知多少

    保泉护泉,源远流长。泰山自古被称为神山、圣山,泰山泉水被称为神水、圣水,人们对泰山泉水有着独特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对泰山名泉的保护更加重视,将泰山名泉的保护管理列入泰山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众多历史名泉得到了有效保护。

    2006年,泰安市史志办组织开展泰山历史名泉资源调查,向市委、市政府提交调研报告,提出了五条保护和利用名泉资源、促进经济和旅游事业发展的建议。之后,多名市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呼吁全社会大力保护泰山名泉,进一步营造了保护泰山名泉的氛围。

    近年来,有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将名泉保护列入《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等法规文件,使泰山名泉走上了依法保护的正确轨道。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保泉护泉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一大批历史名泉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得到恢复和治理。

    神泉:纳百药之精华

    神泉位于泰山主峰北、大津口经藕池村、药乡林场、小药乡林场至老虎窝崎岖公路边陡崖下,山岩裂隙水渗出而成泉。

    泉水有多处出水点,常年不涸,甘甜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崖下水潭,潺潺汇入山涧小溪流向远方。此处绝无环境污染,潺潺的流水声与飘着几朵白云的湛蓝天空相映生辉,令人格外惬意。行人停在泉边,手捧泉水饮用、净面,然后装入各种水具,带回泡茶。

    泉边陡崖上有两处“神泉”泉名石刻,楷书,似是近人电脑打字。泉旁立有木制标志牌,文字为:“神泉,集天地之灵气,纳药乡百药之精华,又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防病治病的妙药,故名神泉。”

    鉴我泉:精舍旧址泉犹在

    鉴我泉位于傲徕峰西王庄樱桃园山庄鲁氏别墅旧址内,人工垒砌泉池,山岩裂隙水流出汇入泉池。

    樱桃园山庄为泰安王庄人鲁泮藻创建。鲁泮藻,字品方,号涧谷,泰安人,世居泰山傲徕峰下王庄,曾为官府小吏,清咸丰年间跟随泰安太守防守东平,以功授从九品,后弃官隐居,在庄西集资购地创建樱桃园。此处东邻曲曲深涧,西靠绵绵横岭,北依峨峨拔山,南有宽阔石河,三面环山,高岸长谷,原是一片荒芜的丛莽岭、乱石沟。鲁泮藻不慕荣利,不求仕进,以山水自娱,在此凿岩辟拓,构筑室宇,广植樱桃,密栽绿竹,遂成旷远清幽的游览圣地。鲁氏自题“樱桃精舍”,俗称鲁氏别墅。鲁泮藻过世后,其二子序孟(峄亭)、序曾(质庵)承父志,筑亭台,创新境。清光绪年间,赵尔萃为之作《樱桃园记》:“今则田禾茂密,果实缤纷,树可合围,竹可拱把,而池、而鱼、而藕、而芰,鸣禽上下,水木明瑟。来游者莫不欣然艳羡,谓天下以此佳境。”

    民国初年,樱桃园山庄遭遇匪祸;民国十四年(1925年)豫鲁之战与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之役两场战争都在泰山周边展开,樱桃园惨遭战火荼毒,一片狼藉,从此园圃不存。之后历经世事变迁,现樱桃园山庄已成农家山村,但别墅旧址仍为鲁氏后人所有。周围樱桃遍山,翠竹遍岗,渠水环流,新发展的泰山茶园遍布精舍四周,收茶季节茶香四溢。精舍旧址现被一家商户租住,经泰山管委会同意已进行保护性维修。

    精舍分上下院,上院轩阁已重新整修,原轩壁上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侯芳苞撰、李泽溶书《桃源邨记》,及郡人侯兰皋撰、鲁泮藻婿王建屏书《品方鲁君传》石刻横碣尚存,现移至西堂屋内墙壁加玻璃罩保护。轩台下有石砌方池,引山水注入,飞泉清潭,溪水潺潺,红鱼漂游。池北墙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泰安府候补训导李润深(字滋甫)书“鑑我泉”方碣。取静于山,寄情于水,可谓“半亩方塘一鉴开”。院内南墙原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南阳王均书“翠落庭阴”石刻,现已丢失。院内有古树名木数株。上院轩台前有几百年的赤松两株,苍劲挺拔,枝繁叶茂;院门内下院有百年树龄的桧柏、柿树各一株。其中,桧柏的品种极为罕见,一般的柏树树叶是扁平的,该树的树叶形似龙爪,因而名叫“龙爪柏”。柿子树树龄也在150年以上。柏树和柿树相伴共生,像一对鸳鸯一样,人们取其谐音,称为“百事(柏柿)如意树”。上下院松柏柿子树取其谐音,为“送百仕子”,意为“多子多福,百事如意”。院内设有石几、石凳,供游人小憩赏景。院外精舍旧址前西南角有两株江北最大的纯白玉兰树,树高12米,树龄在150年以上,号称“江北第一”,系该院主人鲁泮藻同朝为官的广东籍好友回乡探亲时用马车远道运来赠予友人的,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厚。玉兰花也叫望春花,花繁而大,美观典雅,清香溢远,自春秋时代就有栽植。屈原的《离骚》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樱桃园还是泰山特产螭霖鱼产地。

    西溪长寿泉:长寿桥头有“神水”

    西溪长寿泉位于长寿桥北150米无极庙山门东、西溪西岸,又名天神泉。山岩裂隙水由此流出而成泉,自古为山民和竹林寺僧人饮用水源。

    无极庙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兖州镇守使张培荣用其夫人侯氏的寿金创建,其庙址原为竹林寺的一部分。庙为全石结构,1985年整修。所谓无极,古代哲学中认为是形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创建百丈崖长寿桥碑记》载:张培荣夫人曾梦见圣母在黑龙潭东百丈崖上显像,于是便在显像处建长寿桥,并封其夫人为“无极真人”。竹林寺创建年代无考,唐时已颇有名气。历史上的竹林寺是一处有很大影响的北方佛教重地,为禅宗之临济宗在山东的十方丛林,高僧辈出。至新中国成立,寺庙踪迹全无,只剩青竹万竿,于2000年重修。

    西溪长寿泉之所以得名“长寿泉”,不仅仅是因为此泉在长寿桥附近,主要是泉水清澈甘甜,口感清醇,传说具有医治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

    围绕着长寿泉,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个女子名唤茶妹,自幼体弱多病,嫁人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吃饭不香,睡觉不甜,胃疼腹泻,四肢无力,腰腿酸痛,还患有不孕症。走了多家医院,吃了无数中药、西药均不见好转。她疼痛难忍之时,瞒着家人到黑龙潭寻死,忽然看到路边石头旁有一汪清泉正泛着水花。茶妹如见救命之水,趴在石头上低头狂饮,胃竟然不疼了,而且感到神清气爽。丈夫半信半疑,就带上水桶、水杯,和茶妹再次上山寻找,可是沿着大众桥一路上行,却看不到清泉了。二人不死心,继续上行,过了黑龙潭又过了长寿桥,一直走到无极庙,才看见那汪闪亮发光的水泉。小两口认为这是碧霞元君襄助,每天一早或者晚饭后都要去提两桶山水用来做饭冲茶。从此,茶妹胃不痛了,也不腹泻了,睡眠好转,饮食增加。一年以后,一个八斤重的大胖小子出生。这一变化引起了左邻右舍的注意,一传十、十传百,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上山取水的队伍。

    现长寿泉泉脉仍旺,有几个出水口,日出水量8—10立方米,已建保护围池,并埋设水管,为市民常年取水处。泉出水口上有“长寿泉”“云水泉”泉名石刻。

     长生泉:甘洌清泉送长生

    长生泉位于泰山西南麓岱岳区夏张镇验岭关西、卧牛石村南、现泰(安)东(平)公路西侧。泰东路传为千年古驿道,据专家考证,古驿道始建于秦,在历史上是连接泰山与中原大地的国道。此处是江南各省香客到泰山进香必经之地,传说也是宋真宗封禅御道,因而古驿道又称“古御道”。因此地位于泰山西侧,故又称“泰山西御道”。

    清乾隆《泰安府志》载,乾隆十七年(1752年)在夏张始设驿站,配“驿马二十匹,马夫一十二名半”。延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裁驿改邮”,夏张驿遂废。验岭关为金牛山、青龙山之间关口,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汉代曾在此设立泰山巡检,因而得名验岭关,历代朝廷均派官员在此设关,盘查缉私。验岭关东为金牛山,山上有赤犊寨;关西为青龙山,山上有青龙寨,历代皆有驻军,成掎角之势,可见此关位置之重要。

    现泰东公路从验岭关关址贯穿而过,虽然道路较宽但地处山岭仍属危险路段,关口两侧山体壁立,似乎显示着昔日的威严。关西路边即长生泉,已建泉井,泉边长石上刻“长生泉”泉名。泉水甘甜,烧开后无渣无垢,有利于养生,每天取水者络绎不绝。泉水常年不涸,无人取水时泉水离地面仅五六米深。

    长生泉西有近万亩古梨园,春来梨花似雪,游人如织,现已建起梨园景区,立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泰山御道梨园”碑。

    周明堂泉:清清泉水细细淌

    周明堂泉位于泰山主峰北大津口乡沙岭村大明家滩西首山崖下周明堂遗址范围内。

    《史记·封禅书》载:“泰山东北址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齐有泰山之明堂是也。”明萧协中《泰山小史》称“周明堂,在岳之东北,山峪连属四十里,今遗址尚存。”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初版的《泰山道里记》载:“汉之废基又在其旁。今称明堂村,讹为明家滩。”该地地处群峦之中,西南为黑山,西北为谷山,其西北约十里即为著名的谷山玉泉寺。天津河蜿蜒东去,河南沿20世纪90年代曾建起明堂园乡村俱乐部。

    明堂是古代帝王巡狩祭祀和朝见诸侯的地方。《史记·封禅书》记管仲言,古时曾有72位帝王来泰山封禅。在这些帝王中,有多少位帝王曾在这里驻跸,已无从得知,但有确切记载的是,汉武帝刘彻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四月,自定封禅礼仪东封泰山后,在泰山东北的周明堂接受了群臣的朝贺。周明堂遗址在明家滩村西首北,今有平地数亩,仍有许多秦砖汉瓦碎片。明末萧协中曾赋诗感叹:“明堂当日尊王居,水色山光丽有余。一自殿庭颓圮后,赋诗总属野人书。”《山东省志·泰山志》记载,1921年,村民韩富甲兄弟在明家滩整修地堰时,曾挖出周明堂遗物玉器、盘、碗、鼎等11件,被济南茹古斋购去变卖,后在战乱中流散国外。

    周明堂泉在古明堂遗址旁、天津河北沿一块大石下。当地村民说,明堂泉过去的水流很大,泉水咕嘟咕嘟往上冒;水很甜,明家滩村家家户户喝这里的泉水。上千年来,济南、历城、章丘、淄博北部等地来泰山进香、还愿的人经过此地时,都会在这里歇脚、喝点泉水解乏,走时再用瓦罐或羊角桶装满泉水带回家,说能治百病。过去,泉水周围也有几家茶棚,免费为香客提供热水。后来,泉水少了,20世纪90年代村里引来自来水,喝泉水的村民也少了。前几年,为保护名泉,有村民在大石上刻上了歪歪扭扭的“明泉堂”三个字。泉眼被村民用石板盖住,并用土覆盖,如果无人引领,外人很难找到。泉下面挖一浅井,用几根水管将泉水引到井里,供人取水用。

    近年来,此处沿河已建成泰山螭霖鱼养殖基地,并对明堂泉及周围进行了整修。泰山螭霖鱼是山东省唯一受重点保护的淡水鱼类,是泰山独有的珍稀物种。自然条件下,它们生活在泰山山涧溪流中,正因为它们这种独特的生态习性,常被称为“活化石鱼类”,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现在,20个螭霖鱼池绵延河涧,清清溪水穿流其间。鱼池边,千年板栗树及柏、槐、枫、竹等植物茁壮旺盛,风景宜人。

    周明堂泉已被砌为浅井,清清的泉水细细地往下流淌。可惜的是,新刻的“明堂泉”泉名和“名泉简介”文字,刻在了泉井上面的大石上,将原来当地百姓为保护名泉而刻的“明泉堂”三字压在下面,失去了旧貌。泉井下泉水下流四五米处,又砌两个鸳鸯泉井,并建护栏。泉水经此流入崖下水池,水池上建有石板小桥,桥北首立大石,上刻“观泉石”三个大字,并设圆形石桌、石凳。现沿螭霖鱼池建起数间民宿、餐厅,供游人休息赏景。已成为泰山北麓一处新的游览景点。

     铁佛堂泉:古寺遗址泉甘洌

    铁佛堂泉位于泰安市区东部山口镇政府西南五里洼里村铁佛堂寺遗址,距市区11公里。

    镇驻地山口村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山口镇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明清时气势宏伟的光福寺、铁佛堂寺遗址,有600多年的冶铁遗址。光福寺在山口村北,旧时寺院古木参天,大殿雄伟辉煌,红漆圆柱,雕龙绘凤,墙上壁画栩栩如生,店内塑像逼真,历代《泰安县志》留有记载。铁佛堂寺位于洼里村西北,寺内有一清泉,泉水甘洌、冬暖夏凉,是清代泰安名泉之一。

    据道光八年(1828年)《泰安县志》记载:“池围三尺,阔三尺,水深六寸,渠长十二里。”1982年,将泉池水面扩大,曾开掘成宽8米、长25米的养鱼池。现泉水仍旺,但旱季出水量明显减少,近年已将泉甃为椭圆形泉井,并建起长方形泉亭。

     东路长寿泉:常饮此泉寿九旬

    泰山东路长寿泉位于扫帚峪村“天烛胜境”坊北面、封禅大典实景演出场地内东侧。泉旁立有“长寿泉”刻石,系今人题写。山岩裂隙水在此汇流而成泉,泉脉甚旺,常年不涸。该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长期饮用对人体有益。常年饮用此泉的扫帚峪村村民中,八九十岁的老人频多,因而该泉得名长寿泉。现该泉已被改建为人工喷泉。

    扫帚峪村位于泰安市区东北8公里泰安至明水公路西侧艾洼村北,清康熙间周姓迁此立村,隶属艾洼村居委会。因其地野扫帚苗丛生,过去村中多以绑扫帚出售为业,故名。从扫帚峪村往西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这便是从泰山东麓登上泰山极顶的步行路。从这里开始至后石坞再到岱顶的大片区域被称为“奥区”,沿着这条路,可见“奥区”的景致。这里,除登山盘道外,有很少人工开发的痕迹,充满自然原生野趣,犹以松奇洞幽著名。这里,保持着泰山景观“雄”的特征,大小天烛(峰)朝天立,悬崖巨壁夹谷行;将军山如大将军披甲,罗汉峰似众罗汉叠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令人叹为观止。这里,蓝天高远,大山空旷,松涛阵阵,白云悠悠,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天烛胜景”坊为造型古朴的花岗石坊,位于进山路步行路口。登山盘路北是封禅大典实景演出场地,每场容纳观众2000余人,2010年4月建成。实景演出再现历代帝王泰山封禅场景,弥补了泰山旅游夜间项目的空白。

    泉上村古井: 近在咫尺苦甜井

    泉上村古井(泉)位于泰安城南北集坡镇泉上村内,清代井泉。古井因泉而成,有南、北两口井,两井相距3米左右。井内水位常年较高,夏秋距地面约1米。两井虽近在咫尺,水质却大有差别,北井水稍苦,但不能喝,仅用于洗衣、浇地;南井水清凉甘甜,自古为当地村民生活用水。

    现古井口、井台已重修,周边有护围保护。北井口长1.2米、宽1米,南井口长、宽各0.8米,井台总占地面积18平方米。古井所在南北路百米内有三棵古柏树,古井西南角古柏被损后枯死,现又长出旺盛新枝;古井北20米路中间古柏直径两米左右,需三人合抱才能围起来,经专家检测树龄已有数百年。据村中87岁周姓老人讲,此处曾是家庙,从他记事起树形就这样,从没变过。由于这里靠近津浦铁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本人在这里建房守铁路,因树枝碍事砍去一枝,现疤痕仍在。为保护古树,现已建起树台,台前安有两个石狮子守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