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脸支付 靠的是颜值,考的是安全

    随着二维码支付的普及,另一种支付方式——刷脸支付也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如今,在各大商店、餐馆消费,我们不用打开手机二维码,只是看一眼支付设备,就能轻松完成付款。消费者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疑问:如此刷脸支付,真的安全吗?

    刷脸支付遍地开花

    与扫码支付已成为大部分人熟知的一个付款动作一样,刷脸支付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尝试。相比二维码、NFC等移动支付手段,刷脸支付再一次省去了手机这个介质,进一步给消费者在线上、线下消费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手里拿着东西、抱着孩子不便掏手机,手机卡顿,或者干脆就是因为省了掏手机再打开扫码页面而能快个数秒,很多人会选择更“炫”、更有科技感的刷脸支付。

    2019年可谓刷脸支付的开局之年,各大巨头纷纷入局刷脸支付市场,支付宝与微信对刷脸支付总计投入了超过100亿元的补贴,并先后推出了“青蛙”“蜻蜓”等刷脸支付终端。在巨头们的大力推动下,刷脸支付普及率不断提升,包括商家及普通消费者在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支付方式并享受到了其“无感支付”等特点为生活带来的便捷。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刷脸支付用户数量已经破亿,其中“90后”占据了主流。

    一刷脸支付设备代理商说,一降再降的安装成本,再加上返还奖励,让更多中小商户安装刷脸支付设备。支付宝方面曾透露,未来3年将投入30亿元支持商家完成刷脸支付硬件的数字化改造。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近日,关于自拍“剪刀手”3米内可能会被违法分子窃取指纹信息、用于指纹登录或支付的新闻报道出来后,关于“刷脸”的风险也开始为大众所关注,面孔信息会不会被人盗用?用户的“颜值”会不会被泄露?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参加某论坛时表示,在网络空间仅依靠人脸等单一特征进行金融交易验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用条件还不成熟。人的生物特征普遍显露在外,往往容易通过远程非接触的方式,在本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无声无息地采集,这是当前难以避免的现象。

    可见,正是由于输入支付密码这一环节的缺失,刷脸支付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比如,一旦消费者的面部特征被不法分子窃取和盗用,消费者的钱袋子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被掏空。而且,刷脸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将终端服务器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则不仅会给消费者账户安全带来风险,也会造成具有唯一性的个人生物信息外泄,从而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要便捷更要安全

    那么,应该如何规避刷脸支付等方式所带来的隐私风险,真正将其打造成用户能够安心使用的技术呢?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尽管目前已有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关于个人敏感信息、生物信息等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应尽快通过立法予以明确。而且,在金融科技领域,创新走在监管前面是常有的事,这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跟踪创新带来的问题,对监管机制进行更新和强化。

    其次,对于支付平台来说,在采集用户信息时要坚持“用户授权、最小够用”原则,人脸、指纹等特征是个人重要隐私,数据采集前应明确告知信息使用存储方式,数据采集中要避免采集与需求无关的信息,确保信息采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数据采集后应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切实保证用户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再次,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在使用刷脸支付时应尽可能选择知名企业,注意阅读信息采集的相关条款和提示,以避免因疏忽而导致个人信息外泄。

    新闻热动: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峰: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它适合的应用场景,不能一味滥用科技。在用作支付认证时,不能仅仅凭借面部信息等生物特征进行单一验证,而应结合传统密码等方式,进行多重认证。

    网友杨玉龙:只有筑牢安全之基,刷脸支付才会有光明未来。

    网友蒋光祥:刷脸支付的安全性是一个需要支付企业体现社会责任的关键问题,事关整个支付行业的未来发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