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弦歌不辍育英才 桃李争妍满庭芳

    秋日风清气爽,法桐叶子渐黄。坐落在充满诗意的泰城青年路上的百年老校泰安一中,今年迎来建校120周年。从百余年前的男女分校学堂萃英中学,到1952年被山东省政府正式命名为“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再到如今新老校区比翼齐飞的现代化高级中学,泰安一中的发展,是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泰安教育经历了恢复、调整、改革、巩固、提高、创新的一系列变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起来。

    告别黑屋子走进敞亮大教室

    教育资源持续提质扩容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公益、普惠,为促进社会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桌是土台子,凳子学生自己带”一度是我市教育环境的真实写照。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市的校舍和相关设施严重不足,在2万多间农村校舍中“黑屋子”和危房占了一大半,教学条件非常艰苦,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校舍面貌,1979年,我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自2001年起,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农村远程现代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等陆续启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农村中小学校舍相继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一无两有”的局面,实现校舍、桌凳、大门、围墙、操场、厕所“六配套”;到2007年全市消除校舍危房54.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87万平方米,7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实现了楼房化。

    教育事业发展有信心、有动力、有后劲,完善的投入保障机制是关键。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级政府财力薄弱,然而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市叫响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口号,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建设中来,成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市教育投入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教育保障得以实现:

    二十世纪末,我市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基本改善;

    2007年,我市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费上学的理想终于实现,实现了“义务教育政府办”;

    2016年,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初中分别为710元和910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6000元;

    2018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93.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达80.39亿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10.1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资助,3.9万名中职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没有一名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投入使用、智慧化的教学设备逐步普及、课桌椅餐厅宿舍条件升级,伴随着社会发展,我市教育环境有了质的飞跃,2015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396处,有效化解了大班额问题,超额完成“全面改薄”任务;高标准新建泰安一中新校区、泰安实验中学和市特教中心,软硬件同步提升;与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战略合作,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泰安外国语学校、商汤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先后挂牌,城市教育资源不断提质扩容,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贴近发展需求调整教育结构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深刻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党的十四大首次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认识在不断深化。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泰”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科学的教育结构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最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市的学前教育更加普惠,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886处,全市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总数比例分别达81.5%和81%,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义务教育更加均衡优质,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和复评;启动了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力争2020年全部通过国家验收;高中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善,推进“职普同台”录取,实施“阳光招生”,保证每一名初中毕业学生接受高中段教育;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基本建立起“社会投资建校、政府支持师资、收费保障运转、部门协调监管、资产学校所有”的民办教育发展体制,近3年新增民办学校20所;驻泰高校发展到15所,在校生达到20万人。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近年来,全市中小学生有1.7万人次获各类竞赛和科技制作奖项,近百人获全国数理化、生物、信息等科学竞赛一等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5金6银13铜;连续两年夺得全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我市把文明教育融入教学日常,开展“文明出行”“读书成长”“四德工程”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牵手家庭、家庭带动社会,城区82所学校打造成创城示范校。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全国文明校园2所、全国体育示范学校7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54所、省级文明校园13所。

    立足实际助推教师成长

    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市着力打造一支有着“过硬的政治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筑牢育人之基。为系统化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0年,市教育局成立“师资培训科”,围绕教育改革创新大局,承担教师培训、教师资格考试、师德建设与语言文字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我市超前谋划,从“人才强市”的战略出发,对全市教育队伍建设进行长远规划,从师训、干训两项工作出发,抓校长培训,切实提高校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教师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立德树人的水平和能力。“一手抓师德师风建设,一手抓专业素质提升;一手抓校长培训,一手抓教师培训”,严格落实“1236”培训工程,将培训效果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力。为进一步深化校长和教师管理体制改革,2016年开始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8年起实行全市招考教师统一笔试和试行面试前置,提高了公平性,保证了招考质量,完成了校长职级评聘,全市145名校长、2398名教师轮岗交流,分别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40%和25%。我市建立起了完善的“泰山教学新星——泰山教坛英才——泰山名师(校长、班主任)——泰山功勋教师(校长、班主任)——泰山教育名家”递进培养模式,启动名师工作室计划,打破学校、县域和城乡界限,增进合作交流和优势互补,目前已建立起名师工作室392个。

    2019年教师节前夕,《中共泰安市委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出台,从提升师德修养、提升专业素质、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等方面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70年岁月如歌,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泰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泰安教育将坚持高站位,办好为国育才的教育;坚持高质量,全程办好科学育人的教育;坚持高标准,全面办好协调发展的教育;坚持高素质,全优办好师道尊严的教育;坚持高效能,全新办好流程再造的教育。全体教育工作者将不忘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写好高质量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全力办好学生终身受益、教师乐于奉献、人民信赖满意的泰安教育!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