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平地拦河起壮歌 泽被一方六十载

    山洪咆哮,力若千钧。黄前堤坝兀自伫立,任流水滔滔。

    今年汛期,台风“利奇马”影响山东,黄前水库迎来大汛。陡峭山谷里,十余条急流激荡着山石奔向下游,“转出”数不清的明暗漩涡。随后,湍急的水流陡然跌入宽阔的黄前水库,立即褪去了之前气吞一切的气势,像入了巨人的手里,变得温顺乖巧。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黄前水库建成60年。风雨激荡,岁月如歌。黄前水库在履行防洪减灾、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的重要使命中走过了一个甲子。

    筑牢防灾减灾屏障

    平地拦河筑起黄前水库

    黄前水库位于大汶河支流石汶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的重点中型水库。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建成。大坝保护着下游50万亩良田和30万百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立足黄前水库堤坝,明晃晃的水面像一面镜子,60年前的画面宛若昨日,深深镌刻在耄耋老人的心底。

    1958年,黄前水库还是一片平壤沃野,这里四面环山,阳光普照,坐落着李家庄、庐山口村、白云寺等十余个大大小小的村庄,2000多户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条发源于泰山溪流的长马河,自北向南穿村而过,50米宽的河道,滋润着沿河的土地。

    不发脾气的长马河特别美,厚厚的鹅卵石铺满河道,是人们嬉戏的场所。可一旦汛期来临,山洪暴发,上游尽是陡山峻峰的长马河就失去了以往温和的样子。

    青峰座座的山区,夹在小庐山和黑山中间,长马河成了天然隘口,流水汹涌澎湃,波浪翻滚,像野兽一样吞没着沿河的土地和村庄。逢涝一片汪洋,逢旱则赤地千里。水旱灾害成为沿河村民的心腹大患。

    历史记载,1919年,山上暴发洪水灾害,黄前一带冲没了3个村庄和几十个人。长马河的水流量大、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致使下游沙滩面积也逐年增大,沿河土地质量受到威胁。

    兴水利,除水害。经过多方考察,水利专家决定在黄前镇的庐山和黑山之间,修起一条长堤坝,把长马河汇成巨大的人工湖。“驯服长马河,造下万年福。”沿河的公社社员们发出了改造大自然的誓言。一片沃土之上,2000多户村民搬离家园。麻塔、下港、山口等十几个公社10000多名民工,率先投入了修建水库的战斗。

    移民背井离乡

    两次搬迁离开故土黄前

    移民搬迁时,李家庄村69岁村民仉继新已经有了印象。他说,搬家的队伍浩浩荡荡推着小车,牵着牲畜,孩子们跟在后面,踩得乡野道路上黄土滚滚。带头的老党员给移民们打气:“大家放手搬,水库修好了有渠有水,好好干就能好好活。”

    在国家和社队帮助下,周围村子修盖了部分新房和牲畜棚,分给移民使用。其余移民有的投靠亲友,有的分散居住在周围农户家,还有少部分群众搭起工棚,整修加固后成了临时安置点。

    1963年起,国家给水库移民一人一年派发360斤统销粮,但依旧不够吃,农民最需要的是土地。1966年,政府核算周边乡镇可耕种土地面积,一个村来了一名复员军人,动员移民们第二次搬迁。

    听到水库建成以后的美好愿景,村民们积极响应,部分村民离开黄前镇,陆续搬到山口、徂徕、祝阳、东关等乡镇和村庄,剩下的人留在原地。

    万人上阵攻坚

    小车推出黄前水库雏形

    1958年冬,黄前水库修建工程启动。但施工后不久,水库修建临时停工。1959年,黄前水库复工。根据上级命令,33岁的技术骨干侯卫东结束了新泰光明水库的工作,加入到黄前水库修建工作中。

    “水库修建之初,一直是省水利厅的专家坐镇指导工作。当修水库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时,尽快修好水库、让它发挥作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侯卫东底气十足。他连续奔波在工地上,指导大家劈山筑坝,掘地开槽,工人们铆足力气,奋勇争先,一小车一小车推出了堤坝雏形。忆往昔,水库的开凿声响仍在当年劳动者耳边回荡。至今,黄前镇砚池河村83岁村民杨运祥当年出工干活的小推车架依旧保存在杂物间里。他说,出工时推上木头轮子的小推车,车架一边一个篓子,一车黄黏土正好500斤。最远的地方到刘家峪村,去推一趟就四五里地,忙碌时每天一干就是十余个小时。出工又快又好的,黄黏土上就插上小红旗,成为工地上的荣耀。

    在此期间,黄前水库抽民工帮助济南卧虎山水库修建。在济南,第一次看到胶轱辘小车的工人们长了见识,工程结束后带几辆回工地,成了工地上最先进的工具。大家纷纷效仿,胶皮轮胎的小车让施工速度逐步加快。

    工程进展并非一帆风顺。1959年,汛期来临前,考虑到安全问题,黄前水库修建工程面临叫停。可彼时合拢口尚未建成,汛期万一来了大水,工程极有可能被冲毁,那大家半年的劳作可就白费了。工人们不愿意停工,面对汛期到来的紧急形势,工地副指挥征求侯卫东的看法。

    “汛期从6月开始,可泰安的雨水往往7月后才来,抓住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昼夜施工,合拢口就可能建完。”听完这席话,工地党委一声令下“干”!

    此后一个月,整个黄前水库修建工地人山人海,灯火通明。连续值班的技术干部们昼夜盯靠困得没办法,就找到柴油机房,顾不上黑乎乎油腻腻的墙壁,靠着墙就睡着。赶在第一场大雨到来前,合拢口建成。3万多劳动大军用锄头铁锹、扁担小车,用青春热血、智慧豪迈的劳动,为60年后的泰城子孙修成了一个聚水盆。

    建库架渠

    黄前水库实现永续发展

    青山环绕中,修好的黄前水库就像一汪明亮的美目。从此水库碧波流淌,灌溉着万亩粮田,哺育出一方山清水秀、万物生机。当年施工完毕后栽下的十几棵五角枫至今郁郁葱葱,成为黄前水库修建工程永恒的记忆和水畔最美的风景。1959年,黄前水库合拢建成。1960年,黄前水库修建完毕,正式蓄水。但当时泰城人口少,不缺饮用水,灌溉就成了黄前水库的首要功能。随后,一系列干渠修建工程开始实施。借助有利地势,渠道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工程很快完成。春播用水高峰期,清冽的水沿着渠道流进黄前镇、山口镇、省庄镇、白马石村、向阳村等,灌溉农田10万亩。乡亲们欢欣鼓舞:“有了水,以后都是丰收年!”

    黄前水库工程穿过虎山东路、青年路、普照寺路修建小沟槽、大沟槽,延长到长城西路,最终和大河水库的渠道连线。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黄前水库成为当年全省产生效益最快、最大的水利工程。

    1992年,长期抽用地下水导致泰城城南地面塌陷,城区居民不能再饮用城南的深井水了。利用提前埋好的两条管道,黄前水库开始给泰城供水。供水11年后,水库开展除险加固工程。2006年,水库全部建成,通过验收。此时水库总库容824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913万立方米,死库容44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百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两千年一遇。大坝全长1530米,坝顶宽7米,最大坝高33.3米。七孔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最大泄洪流量4050立方米/秒。近年来,黄前水库灌溉功能逐步削弱,成为泰城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黄前水库常年日供水能力达8至12万立方米,占泰城用水量的70%以上,水库水质基本稳定在Ⅱ、Ⅲ类水之间。黄前水库工程师高伟说:“黄前水库作为泰安市最大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库的建设与保护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现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24小时专人值守。”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多次到黄前水库调研,水库上游河道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石屋志河和下港河建起两座生态坝,拦截水面漂浮物,沉降泥沙,提高入库水质。60年来,涝时抵御洪水,旱时润泽沃野,黄前水库栉风沐雨,用一甲子春华秋实哺育着泰安。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