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泰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首例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针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编制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总体规划”。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战略定位被提升至新高度,泰山文化保护和传承迎来新的起点。

    ●规划将提请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天人合一、国泰民安”,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吉祥文化;“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取文化;“厚德载物、开放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的和合文化。这是专家们对于泰山文化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的结论性表述。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科科长张云鹏介绍,此前泰山文化论证会先后两次在泰安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泰山学院等方面的专家,围绕泰山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关系、泰山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研讨。与会专家最终就泰山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形成了共识,同时对做好《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了意见建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前期组织联合调研组到泰安现场调研、反复论证,制定出台《泰山文化保护传承意见》,将泰山文化保护传承的战略定位提升至新高度,并与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泰安空间战略规划作为省级层面的战略一并制定规划。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2018年2月,我市起草上报的《泰山文化保护传承意见》已得到省政府肯定和认可;5月,省财政批复专项资金,由省文化厅招标编制《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区)发展总体规划》。规划中将包含项目及政策背景、规划主要任务及空间范围、泰山文化认知、发展目标及思路、空间管控措施、空间发展布局、产业发展指引等;除提出泰山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还将提出泰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泰山文化保护传承的总体布局。

    当前,《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各项相关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据介绍,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按照省领导的指示批示要求,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和编制单位,进一步做好《规划》修改完善工作。2月22日,将提请国家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争取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功能分区为“一核两带三圈”

    “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国泰民安的寓意体、天人合一的寄托体、自强担当的精神体、厚德载物的象征体、开放包容的思想体、雄伟质朴的自然体。”《泰山文化保护传承意见》中指出,泰山文化内涵丰富。狭义上是指泰山本体所产生的文化,包括封禅祭祀、宗教信仰、书法石刻、古代建筑、祈福民俗、传统医药、传统饮食等文化形式,以及紧密相关的大汶口文化、齐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大舜文化、和圣文化、乐圣文化、复圣文化、史圣文化、商圣文化、儒家文化、水浒文化、水工文化、桃福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现象。广义上是指世界范围内具有泰山标识的中华民族精神最为集中体现的文化遗存、文化理念和文化象征。泰山文化所蕴含的“国泰民安”“天人合一”“敢于担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包容开放”等丰富深邃的精神理念,是新时代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引领世界合作共享发展的重要思想滋养。

    泰山文化保护传承的空间范围,并不局限于泰安。泰山山脉及其相关的周边地带区域,是泰山文化孕育和发展的主要空间。按照重点突破、融合互动、整体推进的原则,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功能分区为“一核两带三圈”。“一核”是保护传承的核心区域,“两带”是保护传承的两条轴线,“三圈”是保护传承的三个空间层面,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形成核心引领、轴带联动、辐射发展的泰山文化保护传承空间格局。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深入挖掘泰山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统筹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一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是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是展示中华智慧文明、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有力支撑,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合作共赢发展的关键纽带,是体现文化自信、推进泰山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工作举措。保护传承泰山文化,凝练弘扬泰山精神,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