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泰安 > 正文
  • 保护地名遗产 传承历史文脉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每座城市、每个村落、每条街道也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人觉得,地名不过是一个方位名词、一个地理坐标,但实际上,每个流传至今的地名都凝聚着浓厚的文化气韵和历史积淀,它伴随和见证着一个地域的诞生、发展和变迁,是本土文化的载体与传承。

    上世纪70年代,以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在关于地名标准化的讨论中,开始更多地涉及地名文化的保护问题,认为地名作为历史发展的重要产物,承载了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价值及文化特征。2007年联合国将地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式确定了其在文化遗产构架中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对地名文化高度重视,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于2012年公布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的行业标准,并对地名文化遗产作出解释:“地名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文化资源。”

    泰安地名所蕴含的文化

    自然地理文化。泰安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境内有莲花山、徂徕山等。泰安水资源丰富,主要有大汶河、泗河、柴汶河、东平湖等。山水相依的地理结构对泰安的多处地名有明显影响,如山口、角峪、石崖、化马湾、泉沟、岔河、鱼池、下港、潮泉等。依山傍水的环境也造就了泰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体现在地名用字中,既有传统的家养畜禽,如白马石、鸡鸣返、虎山、鹤山等;也有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动物,如龙廷、卧龙、龙崮、凤凰台、凤凰泉等。植物类地名也很多,保存在地名中的如桃花峪、梨园、柳沟村、柏松山等。

    人文历史文化。泰安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5000年前汶河两岸的氏族部落创造了“大汶口文化”。而泰山作为历代帝王封禅、朝拜的圣地。许多沿袭至今的地名都见证和记录了泰安璀璨的人文历史。

    陶瓷文化。泰安陶土资源丰富,陶器文化源远流长。五代至宋时期,泰山附近的制瓷业兴盛;大汶口遗址曾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陶器;宁阳磁窑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陶瓷产地之一。因陶瓷文化生成的地名有磁窑镇、碗窑头、北作窑、罗窑等。

    商业文化。集市贸易在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周易系辞》记载:“(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北宋时,泰山附近有多处商业集镇,泰山庙会也逐渐形成。泰安古代商贸的繁华与兴盛也渗透到地名文化中,集、店、铺、棚等较为常见的名词逐渐演化为地名,如粥店、大孟集、前茶棚、香铺等。此外,还有“坊”,像孙纸坊、油坊、香铺等地名也反映了泰安造纸、炼油、制香等行业的发达。

    吉祥文化。中国人取名喜欢一些寓意好的字,地名作为不可或缺的标识,承载起美好的祝愿和寄托。泰安地区受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的熏陶,在价值取向方面也普遍推崇仁、义、信、和等。体现在地名中有仁义庄、和平街、和睦庄、和顺村、添福庄等。

    姓氏文化。家族观念、宗族观念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内容之一,钱穆曾说:“家族是中国文化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一切。”因此,姓氏与家、屯、庄等表示家庭、宗族的字组合为地名,也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地名用词,如常家屯、段庄、李家所等。

    建筑文化。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早期的建筑较为简单,主要是洞穴式的,如李家况洞、砖舍、西羊舍等。随着条件改善,出现了房、屋、院、堂等建筑样式,在地名中也反映出来,如瓦屋、护驾院、济和堂等。此外还有楼、台、阁等建筑样式,如栗家楼、乌珠台、李家阁等。

    弘扬泰安地名文化的重要性

    泰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每一处地名都凝聚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是泰安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弘扬泰安地名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弘扬地名文化,是传承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历史地理学、现代地名学的开拓者之一谭其骧曾说:“地名是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自然环境变化,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泰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给地名命名注入活力,提供养分,是地名命名的源头。保护弘扬泰安地名文化,就是探索历史上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是我们与历史链接的桥梁。乡饮乡,因鲁国最盛行的西周礼制“乡饮酒礼”而得名;通天街,取自《诗经》;西晋名臣羊祜故里、因地有“羊氏之流风”而得名的羊流镇这些地名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并保护地名,有助传播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弘扬地名文化,是净化地名环境、留住“乡愁”的现实需要。

    冯骥才在《地名的意义》里写到,“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一直以来,地名都是人们对故乡的第一记忆。对于身在他乡的游子,地名更是寄托乡愁、承载家族情感、重现记忆的载体;对于生活在这的人来说,地名是生活中习以为常也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和感情的归属。而如今一些商家在地名命名中盲目追求“西化”“洋化”,取代原本的老地名。宁波方言中,地名被称作“地脚印”,意为记住家乡的名字,就能循着来时的脚印,找到回家的路。如地名消失了,回去的路如何找,乡愁又如何寄托?保护弘扬地名文化不仅是净化地名环境,提高城市品味,也是守住一方人的乡愁。

    弘扬地名文化,是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所在。

    地名文化对于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提升泰安城市形象,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一方面,泰安地名背后折射出的区域历史变迁、地域风采、人文情怀、风俗习尚、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一个视角去认识、体验泰安文化。另一方面,有些地名和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相交织,比如碧霞祠、徂徕山的传说,这些地名具有吸引力和知识性,满足了游客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泰安地名中的方言所折射出来的特色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带给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

    如何弘扬泰安地名文化

    泰安的每一个村落、街道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泰安的精气神,是城市的文化灵魂。如何发扬地名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泰安地名文化,不妨从不同的角度作如下尝试:

    开展地名文化资源普查。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座谈论证等方法,收集泰安地名资源基础数据,包括地名的拼写、位置、现状、来历以及历史沿革等信息,发挥老一辈人地名“活档案”的作用。掌握全市地名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分布、现状和存在问题,建立泰安市地名文化资源信息档案。

    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地名文化,使市民尤其是在校生深入了解地名文化内涵,自觉承担起弘扬泰安地名文化的责任。通过媒体开设专题,邀请专家学者讲解,开展地名故事演讲比赛、地名书画展等形式营造保护地名文化的浓厚氛围。

    打造特色地名文化品牌。大力促进地名与地方产业、特产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纵观一些知名品牌,如景德镇瓷器、平遥牛肉、德州扒鸡等,无不是用地名来命名地方产品。提及这些品牌,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产品所在地,反之亦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名文化渗透性强、影响力持久的特点,用地名无形资产打造有形特色品牌,助推泰安经济发展。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