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的"变"与"不变"都留在影像中

    “在这个时代飞速发展下,泰山文化沉淀地更有气质。”“泰山挑山工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坚韧如初。”在泰安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摄影展上,一组组泰山题材的新老照片令不少市民感叹,在涌“动”的岁月长河中,泰山文化和泰山精神“静”然烙在每个人心里。

    岁月弹指一挥间,泰安沧桑巨变。“一路看来,通过这些照片真是感到泰安变化太巨大了,高楼林立,道路通达,交通便利,通讯智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前,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泰山却依然含蓄委婉沉淀地更加有内涵,有气质。”泰城市民58岁的李先生看着首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比赛的老照片感叹道。李先生回忆说,1987年,他在单位的组织下在泰山顶上参观了第一届泰山登山节。“那可真是泰安的一件大事,场面很宏大很热闹,大家都很兴奋,为运动员加油呐喊。”李先生说,他曾在1971年时爬过泰山,之后每隔段时间就会去爬泰山,在他看来,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下,泰山最初的自然生态面貌至今依然没有变。“如今,以泰山为名举办的各种国内、国际性活动让世人全方位了解泰山文化,有关泰山文化的书籍也广泛传播,新时代的泰山文化的研学旅游更是让孩子们了解了深厚的泰山文化,这些变化让泰山文化走向了全世界,每年节假日,从登山人数我们就可以看到,爬泰山已成为人人非登不可的情节。”李先生说。

    在展区的进门处,行走在蜿蜒的山道上的一组组挑山工的照片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56岁的张先生拿起相机将每张照片都仔细拍摄下来。“泰山挑山工也是泰山独有文化符号,时代变了,但挑山工的那种精神依然坚韧如初。”张先生感叹道。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林校操场附近住,70年代的出门经常能看到挑山工,在他印象中,小到一包方便面,大到庙宇的维修、宾馆的建设等大型工程建设,挑山工们当时总有干不完的活。“他们都是年轻壮力,最大不超过40岁,都是为了养家糊口选择这份工作,收入很微薄,担一市斤的物品从山下到山顶可能也就赚几分钱,我见过一个担山工担过150斤的水泥上山,特别不容易。” 张先生说,当时很多人选择从事挑山工是生活所需,随着泰山索道设施健全,挑山工这个特殊的群体也越来越少了。“放眼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挑山工的这种勇于攀登、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张先生说。

    本次摄影展将持续至12月31日,期间12月17日至20日为摄影展闭馆整理时间,每天上午9:00至下午4:00为展览时间,请市民合理安排参观时间。展览地点在泰山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泰山大街337号,乘坐6路、8路、25路、29路、33路、34路、401路等多路公交可以到达。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