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的为人处世中,藏着孩子未来的模样

    近几日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一辆拉了32吨橘子的货车在路上发生追尾事故,司机只好就近低价贱卖,没想到竟然有人只拿橘子不给钱。

    有的家长拉着孩子一块哄抢,有的家长爬在车箱上取橘子,身后的学生拿着塑料袋在接。

    “我说大家伙可怜可怜我,别抢。”司机说价值8万多元的橘子只收了9000元,直到民警赶到现场才驱散了哄抢的人群。

    网友的留言道出了真相: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家长的做法也被网友热议:

    老师让迟到的女孩罚蹲马步,女学生很快通过电话联系到家长,说自己被老师打耳光。孩子爸爸(派出所副所长)带着警察到学校将女教师带走。

    女老师反映:“在审讯室里被关了7个多小时。”而事后,女学生因为受不了同学的议论,压力过大选择转学。

    两件事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反映了同样一个问题:父母的不恰当的意识和行为,给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壹-育人先育己,为孩子正确“导航”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

    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做事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总表现得与父母相同、相近或相似,总能从中看到父母的影子。

    孩子的人生方向需要爸爸帮着做出正确的“导航”。一个好的父亲,要在行为和格局上为孩子做好榜样:

    •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对道德和规则的敬畏心。

    明代方孝孺曾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敬畏,能让孩子自律与自觉。

    比如与孩子在外吃饭,要教孩子尊重服务人员;去超市买东西时自觉排队,不要的商品要放回原处;不要贪小便宜。

    平时就一些热点事件和孩子讨论,为孩子树立道德意识,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 理性沟通,恰当处理矛盾。

    爸爸是引领孩子走向社会的人,在孩子的成长中代表着社会性。

    从事管理工作的爸爸,不要给孩子灌输“权力论”,容易给孩子带来错误的是非观,甚至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遇到与他人之间的矛盾时,用理性、恰当的方式去解决,给孩子示范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情商。

    贰-有几件事,不要在孩子面前做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行为不慎害莫大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做的几件事:

    1.当着孩子的面破坏规则

    2-6岁,是孩子建立规则感的关键时期,常常不停地试图破坏规则:用哭闹、撒泼、拖延等来试探父母的底线。

    朝令夕改,或是看到孩子难过、失望就动摇,打破规则,孩子当然会认为父母提出的“不”是可以不被认真对待的。

    这种毫无原则的爱,阻碍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也阻碍了他对外界世界的正常认知。

    当然,当孩子要求进房间之前要敲门、不要乱动他的玩具时,父母也要遵守亲子间的规则。

    2.当着孩子的面抱怨

    作家刘继荣说,曾经听到儿子和同学打电话聊天:“我没有幸福感,哪里能笑得出来,人生真正苦……”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她打了个寒颤,不晓得儿子怎么会变得如此消极悲观。

    于是,她对着老公大发牢骚,抱怨老公常年在外,什么也帮不到她。老公却笑着说,儿子的这些坏情绪都是从她身上学来的。

    没有幸福感的父母,怎么会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呢?

    3. 当着孩子的面哭穷

    一个孩子内心的富足或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而导致,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

    不要随便向孩子诉苦,因为父母无意间的诉苦,会让孩子形成无形的压力。

    “穷”字会让孩子过早地成熟,压抑住正常的需求,想玩的玩具不敢开口,想买的学习用具也不敢买。

    “穷”字也容易让孩子对物质过度珍惜而拒绝分享,不利于其人际交往。

    划重点

    现象解析

    ◆父母占小便宜,破坏孩子道德意识

    ◆爸爸滥用权力,影响孩子是非观

    ◆父母抱怨、哭穷,孩子失去幸福感

    家长应对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敬畏心

    ◆爸爸理性沟通,恰当处理矛盾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