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席的爸爸,是家庭深深的遗憾

    原创:橘子

    1、

    奇葩说第五季有这么一个辩题:

    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个小时,就被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

    视频一播出,引发了全网热议,引起了一众父母的反思。

    这个辩题看起来有点荒诞,但其背后折射的正是最真实的亲子陪伴现状。

    2017年底,南方周末、零点有数、新浪微博等几个机构共同发布了一份《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根据对2000个家庭的调查,这份白皮书显示: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在工作日平均陪伴时间为 2.9小时,在周末为7.7小时,远低于母亲的4.6小时与10.9小时。

    不得不承认,现在孩子出生后,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给了妈妈。你会发现,在各种群里探讨育儿问题的基本都是妈妈;带孩子上兴趣班、辅导班的人大多也是妈妈;接送孩子上下学同样还是以妈妈为主。

    “隐形爸爸”、“丧偶式教育”这些名词好像都见怪不怪了,即使大部分人知道父亲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也总有众多理由无法做到。工作太忙没时间,上班太累没精力,孩子不依赖我,以后再陪也一样等等,这些听起来都好像有点道理,但是真的就做不到吗?

    反观孩子,当爸爸很少陪伴孩子,问道孩子愿不愿意取消爸爸的称号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都是:

    不愿意。因为爸爸就是我的爸爸啊。因为爸爸是最好的爸爸啊。爸爸是因为整天很辛苦,才没有时间陪我。

    孩子可以体谅爸爸的辛苦,那爸爸是不是也要理解孩子的需要。

    2、

    孩子的成长,爸爸的陪伴不能缺席

    爸爸和妈妈由于性别和成长经验的差异,往往有着不同的教养风格。而爸爸的参与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明显的积极正面的影响,这个影响还会一代一代传下去。爸爸的参与情况有时甚至比妈妈的疼爱更能预测孩子未来的认知水平、情绪状况和社交能力。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人类行为学教授DanielNettle曾在《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上曾发表过的文章,其中指出了育儿中爸爸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数据库。他们的研究对象是1958年3月在英国出生的17146名儿童,从幼儿一直统计到他们成长直至40多岁,进入21世纪之后的相关情况。

    通过对这17146名英国儿童的成长情况来进行分析,他们得出:

    无论父亲本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父亲育儿参与度高的孩子,在11岁时的智商得分,都会高于参与度低的孩子,孩子的社会地位则更会出现上升的变化,而参与度低的家庭,孩子成年后则更容易出现相对的社会地位下降。

    很多爸爸觉得努力工作给孩子物质条件也是一种爱孩子的表现,会觉得以后在找时间补回来就好了。但事实却是:爸爸的陪伴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收获。

    3、

    做爸爸,是一份无法取代的工作

    奥巴马曾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

    说出这番话的他并没有食言。

    女儿学游泳,他亲自当教练;

    孩子放假时,抽时间也要带孩子去游乐园,一起享受欢乐时刻;

    会认真对待家庭的每一个节日,比如女儿的生日。

    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期间,他也从来没有缺席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长远来看,爸爸这个身份,才是一辈子的工作,并且无人可以替代。

    不仅仅在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其实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进步,都需要父母双方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幼儿时期,孩子与母亲的共生关系比较强烈。相较爸爸来说,可能更依赖妈妈。但随着孩子成长,慢慢的和爸爸互动的诉求开始增多。很多时候,有些事,必须由爸爸来做,妈妈代替不了。

    在《爸爸教的数学》当中,作者孙路弘老师说:“一个孩子脑海中的数学规则、逻辑和思维方式,都是源自爸爸”。

    其中有一个关于系鞋带的故事,当时还年幼的他将鞋带抽出来之后,不会穿进去。于是他一个人捣鼓了半天,当时他妈妈出于卫生的考虑不想他一直玩那双鞋带,但是爸爸就说没关系让他玩吧,并且还鼓励他多创新几种穿鞋带的方法。

    虽然爸爸看待问题往往比较大条,但这正好可以给孩子动脑筋独立思考和增加想象力的机会。

    爸爸相对于妈妈来说,有一些自己的优势。爸爸带娃大多会采取鼓励的方式,这对孩子(尤其三岁以上),会增加他们探索的欲望。另外在大多数情况爸爸们的运动细胞都优于妈妈。在参与的活动中,尤其是踢球、滑雪、游泳等这些活动,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感,培养孩子冒险精神。

     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的是否勇敢自信,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没有一百分的爸爸或妈妈,但只要配合默契,就有一百分的家庭教育。

    4、

    成为一个好父亲,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

    作为爸爸,不要忘记自己做父亲和丈夫的责任,工作以外的时间,尽量多的留给家庭,留给伴侣和孩子。

    首位在欧盟地区获得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认证的中国爸爸吴永和,除了是湛庐文化《蒙台梭利家庭方案》一书的作者,另一个身份是一位父亲。

    他认为:建立妈妈无法取代的教养地位,不与妈妈的角色重叠,而且这种教养风格既能符合传统文化对男性形象的定位,也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爸爸高度参与育儿工作的期望。并且,对于那些不知道该怎么做的父亲,他还给出了3点建议

    (1)提供独到的育儿思路

    尽管爸爸并不擅长照顾孩子起居类的工作,但在妈妈束手无策的时候, 爸爸不一样的教养风格往往能提供出其不意的育儿思路。

    面对哭闹不止的婴儿,有些妈妈通常只会用乳房来安抚,而长期来看,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不小,夜醒、“奶睡”及过度依赖乳房的问题会层出不穷,妈妈会疲惫不堪,爸爸更是爱莫能助。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可以勇敢接手安抚工作。无法提供母乳的爸爸只能靠观察孩子、琢磨孩子的需求和喜好来安抚他们,这有益于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比如,爸爸特有的低沉、缓慢的嗓音就有很好的安抚作用。

    (2)依照自己的专长分工

    很多爸爸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或者不管做了什么都会被指责。如果妈妈们尝试跟爸爸分工,明确交代给爸爸一些专项育儿任务,并做到不插手,让爸爸独享一部分育儿的成就,那育儿效率和质量都会大大提高。比如英语启蒙。妈妈最好是用母语跟孩子交流,因为母语是最重要的语言。如果爸爸有第二语种的优势,同时孩子有充足的母语环境,那么爸爸则是开启孩子外语启蒙的最佳人选。

    除了亲子阅读,爸爸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在家实践蒙氏育儿需要通过设计房间、改装现有的一些家具来满足孩子当前的发展需要。大多数爸爸由于工作的缘故,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然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要坚持,在育儿最关键的前三年,定能有无限的影响力。

    (3)全身心地和孩子做游戏

    德国的一项研究显示,父亲在游戏中的敏感性可以预测孩子的安全依恋关系。父亲的这种敏感性表现为能接受孩子发起的游戏,能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自己的游戏方式,对孩子的情绪表达做出的反应等。

    为什么母子游戏无法取代父子游戏?为什么孩子依恋妈妈,但是更喜欢和爸爸做游戏?

    与爸爸一起多运动,这对男孩来说更加重要,因为男孩更喜欢肢体方面强度更大的活动,他们精力更加旺盛。父亲更倾向于和孩子玩更刺激的游戏,这样的游戏能够帮助孩子们在未来更加勇敢地探索环境、挑战自我。美国社会学家司科特 科尔特兰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的社会地位越高,爸爸对育儿的参与程度就越高,而且爸爸妈妈会一同参与做出家庭的重大决策。在这种家庭氛围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男孩,更早地切断了与母亲深层的自我认知连接,通过男性特有的行为方式与父亲建立起了深层的情感。多与爸爸做游戏,能帮助男孩模仿爸爸成为小小男子汉。

    游戏对女孩同样重要。和爸爸一起做游戏是女孩们最好的体育锻炼,能让她们更加健康、活跃,更少受到社会上对女性片面、局限的性别定位。

    其实,成为一个好父亲一点都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