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评 > 时评热点 > 观点 > 正文
  • 新闻热动|尊重医师应成为社会共识

    医师节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后第四个行业性节日。行业性节日通常有着双重内涵:一是唤起职业群体内向的价值凝聚与职业反思;二是象征着全社会对某个职业群体的关怀与致敬,对应的是社会认可与权利保障。8月19日,我国400余万医生迎来首个“中国医师节”。多年来,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用“无疆的大爱”护佑着13亿百姓的健康。

    设立医师节的措施为“白衣天使”带来获得感,营造了尊医重卫的氛围。尊重医师应成为社会的共识,让尊重医师、爱护医师的风气在全社会传播开来。

    医师成了“三高”群体

    首个中国医师节,一张来自顺德和平外科医院的照片感动了网友:当天凌晨3时,该院副院长、手显微外科中心主任雷彦文在连轴进行超过12小时的手术后,因疲惫不堪在手术室挨墙而睡。生活中,我们也常被“突发阑尾炎强忍剧痛4小时医生坚持为患者做完手术”“孕妇医生坚守岗位相视一笑成‘网红’”之类的新闻感动,这也揭示了一个事实,那便是身为医师,救死扶伤为他人,自己的健康却不保。 

    数据显示,中国三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时,二级医院为51.13小时,大大超过每周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同时,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医师能够休完法定年假,甚至还有4.4%“不知道自己有年假”。实际中,一些医生的工作负荷更大。据媒体报道,去年我国医生因劳累而死者达两位数,悲剧接二连三,代表了该行业一个尴尬现实——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

    “尴尬”处境让医师产生职业倦怠

    近年来,一些患者把医疗事故迁怒于医院和医生,袭医、伤医事件频现,导致了医生无法安心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加剧了医患关系的冰冷、紧张。一方面,医师队伍中出现了极少数的拿红包、吃回扣、开大处方的败类,进一步推动了“看病贵”。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民众对医疗、对医师的不信任增加,医患关系趋向紧张。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医师是好的,他们辛勤工作,不知疲倦,精心呵护患者健康。 

    医生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尴尬现实,带来的行业情绪是不好的,这种医生队伍行业情绪传递到教育上,也让不愿学医成为一种不好的思潮。医生整体上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在职业尊严被安全感欠缺、高工作强度等削弱过后,出现了部分知名大学近年来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数连续两年垫底等情况,又会加剧医生苦累到人手不足的恶性循环。

    尊重医师应成为社会共识

    改善医师处境,需要在医生待遇、医患关系、执业环境等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充分落实医药分开制度,彻底破除以药养医的不良制度。医药分离后,建立合理薪酬激励机制和完善多点执业机制。其次,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方调解或纠纷处理机制,推动医患关系的改善。医患关系离不开医患双方互信互谅的基础。加强调解,让医患双方彼此增进了解、拉近距离。

    再次,需要持续改善医生执业环境,在宣传上多些共情少些煽情,相关部门还需设身处地的为其处境着想,多些问题意识,给予其相应的权利。

    国家设立“中国医师节”,有很大的好处,能加强医师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医德建设,也会缝合撕裂了医患间的互信,为医患关系调出温暖底色,同时间接为民众健康增添了砝码。一个社会对医生的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态度。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进一步保障医生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让尊重医师应成为社会共识。

    热动

    光明日报: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怀揣“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肩负防病治病、传播健康的使命,他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因而,尊重医生亟须成为社会共识,只有医生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

    文汇报:尊医重卫,人人有责。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尤须打破沉疴、理顺机制,切实把尊医重卫的理念落到实处。

    天府新闻: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淤积了太多对医院、医疗、医师的负面情绪。其实,这既是有失公允、有失偏颇的认识误区,也不利于医师队伍的稳定,更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设立中国医师节,提升医师的社会地位。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