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产业咋发展?崔洪刚这样说

    崔洪刚强调,要抓好旅游产业,抓好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城市建设的一切工作必须把旅游放在突出位置,旅游行业必须把为游客需求服务的触角伸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要抓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实施交通组织换乘工程、停车场提升工程、特色餐饮小吃工程、厕所提升工程;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学习借鉴黄山的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加大旅游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

    【考察报告】“四全”黄山的靶向目标,推动黄山旅游品质革命和“二次创业”

    人们常用“三山五岳”形容祖国大好河山,作为“三山代表”的黄山和“五岳之首”的泰山,各有千秋。近年来,黄山市和泰安市都迈上了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旅游+”品牌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黄山旅游有什么先进经验值得泰安学习?

    他们正在进行的“品质革命”效果如何?

    10日至11日,最泰安全媒体记者来到黄山景区、黟县宏村和休宁县齐云山,提前探访泰安市党政考察团南下考察第三站,解密黄山市文旅产业发展、景区管理、乡村游、特色小镇等亮点工作。

    “四全”黄山的靶向目标

    推动黄山旅游品质革命和二次创业

    10日下午,来到黄山景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黄山景区的智慧黄山、综合执法工作。汤口旅游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张飞介绍,多年前他们也曾去泰山取经综合执法经验,两家一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不过,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中,黄山风景区的工作更为细致。走进黄山景区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密切关注山上情况。同时,对景区空气、植被、生物等实行可视、可管、可控的动态监测。据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黄山把智慧景区建设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成功创建了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山院士工作站,对景区智慧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智慧建设提升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促进市场营销分众化、精准化和旅游服务标准化、精细化,游客的游玩过程变得更加便捷有趣,景区管理也日益科学有序。

    走出山门更是广阔的天地。站在全域旅游迅猛发展的重要关口,黄山市建设全新黄山,突出黄山景区龙头作用,深入实施黄山旅游“二次创业”,坚定不移“走下山、走出去”。

    近年来,黄山提出建设“全新黄山、全景黄山、全业黄山、全球黄山”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黄山旅游“品质革命”,全力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全景黄山” 突出全域旅游这个方向,坚持把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打造,构建“旅游强县、高A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级旅游体系。

    “全业黄山”突出多业融合这个根本,坚持以“旅游+”推进跨界融合,加快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农业”中,着力壮大乡村旅游,重点做好“茶旅融合”文章,把全市作为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打造,完善乡村旅游质量标准体系,系统开发农事体验等多元业态,推动黄山乡村旅游迈入4.0时代。

    根据统计,2017年,黄山市旅游共接待游客5777.18万人次,同比增长11.38%,旅游总收入506.11亿元,同比增长12.44%。其中,全市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4168.2万人次,同比增长12.02%,乡村旅游总收入298.23亿元,同比增长13.3%。黄山市在以旅兴农中成绩斐然。全市已开发列入统计的52处景区(点)中有39处在农村,涌现了西递、宏村、翡翠谷等一批乡村旅游典型。三年来,国家旅游局授予了黄山市汤口镇翡翠新村、木坑竹海等9处景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30个乡镇被评为全省最佳、优秀旅游乡镇;有105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了环黄山乡村旅游圈、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古徽州乡村旅游片3个功能板块的乡村旅游区和景观依托型、农事参与型、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4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徽商精神”在浸透到徽州人骨髓的。早在1986年,黟县西递、黄山区山岔村农民勇开先河自办旅游,掀开了黄山市乃至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序幕;1996年,黄山旅游成功发行上市,成为全国第一支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实现了资源经营到资本运营质的跨越。如今,黄山市进一步激发多元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培育龙头旅游企业。扎实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努力把黄山旅游集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旅游企业、百亿级企业。计划到2020年,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亿元的旅游集团、知名旅游企业,发展一批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创意、旅游商品加工、旅游电商等新型特色旅游企业。

    保护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黟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黄山市黟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拥有大量古村落文化遗存,享有“世外桃源、画里乡村”之美誉。据介绍,目前境内完整保存1590幢明清古建筑,拥有旅游景区景点22处,其中国家5A景区2处、4A景区4处。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15.36万人次,同比增长12.75%;旅游总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13.09%。

    11日,正值周六,景区内游人如织。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走进世界文化遗产黟县宏村景区。

    从整个外观上看,宏村是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水圳因细长而曲折被戏称为牛肠,南湖成了牛肚,月沼是牛尾,被称为村中的三处经典景观。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诗中描述的便是宏村景区主大门进去后首个景点南湖。这里被称为“牛肚”,湖上有一石拱桥,名为画桥,仿杭州平湖秋月所建,一眼望去青砖黛瓦的马头墙倒映在清澈的湖水当中,仿佛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之间。

    月沼湖位于宏村村落的中央,即牛胃处,状如半月,塘面水平如镜,四周青石铺展,粉黛青瓦整齐有序,蓝天白云倒映在湖中,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在这里,随处可见写生作画之人,或是钻小巷拍下最美时刻,或行走在徽派代表性建筑的村子,感受人文历史。

    据介绍,2000年11月,宏村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景区内,四周山色与粉墙黛瓦倒映湖中,山、水、民居与人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也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最大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在宏村景区,所有村民是不需要搬迁出去的,基本保护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景区票务中心工作人员唐芬芬告诉记者,自从成为景区后,村民逐渐有了保护意识,不仅是对水资源的保护还有对房屋建筑的保护。以前村民只能靠景区农业维持生计,现在每家每户都能拿到旅游分红,部分村民还把自家房屋改为民宿。

    村民王利玲是其中一户。"平时一间客房200元到300元,节假日或黄金周期间价格更高,还供不应求。"王利玲表示,她利用自家房屋经营民宿,一年收入10多万元,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很多。

    多年来,黟县立足县情,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抢抓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摸索到一些系列的经验和做法。保护管理方面,黟县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公室。

    同时,构建县、乡镇、行政村、民间组织四级保护体系,与各乡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完善的保护管理体制和网络,保护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有效保护和维持了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的原有风貌,对古建筑群划片花去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对古建筑实行”身份证”亮证管理。除此之外,持续不断加大资金保护投入,除了财政、专项资金外,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古民居保护利用。

    创新利用方面,黟县立足于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优势,勇于探索,围绕12种产业类和7种社会事业类业态打造,采取了多种创新模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针对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难的问题,采取“委托管理”模式,在产权为国有的前提下,使用人提出利用方案,并经县文物部门审核审批,进行报备,由镇村与使用人签订相关协议,用于文化创意、展示交流等。

    针对零星偏僻、濒临倒塌古建筑保护利用,采用“异地重建”模式,通过在某块区域重新规划布局,适当添建部分仿古建筑,集中重建,打造旅游景点、文化基地和休闲度假村。

    针对遗产地、重点古村落及部分旅游景区的各类古民居保护利用,主要是在古民居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古民居的文化内涵,切合古民居文化属性,打造一批丰富多彩的业态亮点。

    针对部分闲置古建筑,打造各类展示展陈馆,注重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休宁县特色小镇不走寻常路

    2017年7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拟确定名单,休宁县齐云山镇凭借道教文化与时尚休闲消费文化相结合的优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成功入选,成为继黟县宏村镇之后黄山市又一跻身全国特色小镇行列的建制镇。

    坐落于黄山市休宁县的齐云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山顶海拔仅有585米的齐云山,却有36奇峰、72怪崖,还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等,美誉“天下无双”。不过,虽然手握优质资源,但与周边区域的屯溪、黟县西递宏村、黄山风景区相比,旅游产品缺乏个性,没有比较优势。与此同时,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还需要考虑到生态资源的保护。齐云山得以突出重围,走向全国,并实现旅游影响力的迅速“复兴”,不得不说到齐云山在“旅游+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的大胆探索和积累的成功经验。

    拾阶而上,巍巍齐云山云霞雾霭,道观楼宇隐约其间诉说着千年香火传承。远处山下,自由家营地内,富有艺术气息的时尚建筑星星点点,点缀在绿水青山间。新与旧的交集,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山水、文化、休闲、养生,成为齐云山旅游特色小镇的新符号。

    据了解,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始建于2011年,是休宁县人民政府联手祥源控股集团重点打造的综合型休闲养生度假旅游项目。按照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模式,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依托齐云山生态文化资源,实施“旅游+”战略,挖掘文化特色,重点打造安徽省首个以三养文化(健康养生、灵修养心、休闲养老)为主题度假养生产品的文化旅游区。

    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内,不仅实现“旅游+文化”,还着力在户外拓展、运动体验等方面下功夫,由单一的旅游方式向复合型的旅游方式突破。自由家营地正是为此打造。园区内包括树屋世界、高空探险、房车营地、水上乐园、卡丁车、真人CS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项目内容,如树屋世界中的树屋,均是由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建筑,每晚的入住费用两千至四千元不等,吸引了大批游客体验。

    “每到周末都会住满,目前一期投入运营的有15套,每一套的风格迥异,室内的摆件都是独一无二。”祥源控股集团工作人员许艳介绍,这些树屋散落分布在森林中,充分亲近大自然,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有情侣房、亲子房、聚会房,每一套树屋都带地暖、空调、新风系统,带给住客既舒适又特别的野奢体验。

    中国齐云山国际养生万人徒步大会开启了齐云山“旅游+体育”探索的开端。该活动涵盖越野登山赛、体验徒步行、篝火、露营等多项内容,每年都将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齐云山旅游,对提升齐云山旅游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场每年10月的盛会,已经连续举办4届。

    除此之外,不管是以书为媒介,打造以作家为特色的住宿产品的“大象家书屋”客栈,还是尽显徽州特色的明信片、包含徽州文化的非遗体验馆在这里,都能体验得淋漓尽致。

    齐云山正以小镇的形式,“嵌入”到整个黄山区域旅游中,形成特色旅游综合体。去年,齐云山景区接待游客80.4万人次,同比增长20.5%。未来,齐云山特色旅游小镇的成功将齐云山旅游推入发展的快车道。让游客们寄情山水、感受大自然造物之美的同时,又能感受全方位的人文情怀。

    【考察报告】开封:丰富夜文化,破解留人难题

    “留不住人也是开封旅游面临的问题。”开封日报社同行介绍,开封景点集中,绝大部分位于老城区,由此带来游客游玩行程短、朝发夕归的自驾游多等特点,为了让游客能在开封多留一天,开封越来越重视“夜文化”打造。

    来开封旅游,不逛逛夜市,怎么能算来过开封。开封夜市文化自北宋起,源远流长。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景区各具特色外,特色小吃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开封美食在提升开封旅游美誉度、留住游客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华灯初上时,香味正诱人”。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饮食夜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摊主的叫卖声、锅碗瓢勺的碰击声、顾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萦绕于耳,热闹非凡。人们逍遥自在地徜徉其中,细细品尝香味四溢的各色小吃,十分惬意。如今,改造升级后的鼓楼夜市、西司夜市、武夷夜市以更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别看这每个摊位不过一平见方的面积,可是给水、排水设备齐全,每个摊主的证照也是严格要求的。”西司夜市的城管执法人员介绍。在西司夜市,御河两侧廊檐之上流光闪烁,河道内古船穿梭,河岸之上亭台内豫剧爱好者咿呀做唱,置身于此,漫长的历史距离好像已不存在了仿佛步入历史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如果对露天小吃不感兴趣,那汴梁小宋城会是游客不错的选择。汴梁小宋城的综合营业区设置在一二层,整个营业区内以木质仿古建筑为主,回廊流水,亭台楼榭及戏台上传出的传统戏曲演唱声,仿佛瞬间把人带回了质朴又轻缓的北宋时代。抬起头,房间喷绘的蓝天白云,加上周围小吃摊贩身上的古装,制作木板年画的老师傅纵横的皱纹,以及路边一排绣娘手中的银针,让来者一时忘忧。独具特色的小宋城,为游客提供了上百种特色美食。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尝遍开封美食,还可以观看开封独具特色的精彩演出。在一侧的剧院内,具有开封特色的《千回宋城》带游客领略一眼千年宋城文化。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