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民俗风 > 考古 > 正文
  • 山东茨山岩画区内封建社会的农民

    清末至民国,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不相匹配,缺吃少喝的农户之间,借补粮食的小

    事情,成了贫富分化------土地集中的杠杆。撬动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恶性发展。

    当时,"世界大同"、"平分土地"、"土地公有”的先进思想,由萌芽状态,发展至成熟。

    封建思想,在此阶段中,走向极端的标志是——极为勤俭,极为低调。深信不疑的认定天赐富贵。

    认为富贵的由来,不是社会结构问题,是命中注定、应有的问题。

    不愿变革从而难以保持自己现状。

    变革预示着,对占有土地,这样"天命"的否定。

    多数人,沉浸在买卖土地的纷争中,不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一、时代人物的性质特点

           贩运芝麻的人,在路边吃饭,地上掉有煎饼屑。

     

    有一背着粪筐、路过的老头,腰中束着稻草绳。他用手指沾有唾液,拈起碎屑放入口中。

    贫穷的形态,饥饿的动作,让人瞧后,想送老头煎饼吃。老头说:“不饿,不捡起来吃了,

    怪可惜的”!随后问:你们是"推"芝麻的?我家有两葫芦头,要不要?要!你这可怜的老头!

    来到老头家,惊讶的知道,说的两葫芦头,原来是几大露天圆仓的芝麻!

    老头的节俭程度,人人烦,他赶集时,全家人借此,炖豆腐、包饺子。在回家的路上,撒些豆子让他捡,拖延他的回家时间。

    平时偶尔炒一盘豆腐,给他提高一下生活,他会训斥别人一顿,说是不节俭,结果自己还是吃掉。

    年轻时,早起干活,一同让小孩起床,同大人一样熬时间,目的训练小孩勤快。

    无知,损害了小孩的身心健康。

    当时的生活,不节俭者,失去了土地,沦为了雇工。

     吃住极俭,攒钱购买土地,是当时农民的主流思想。土地当时称为农户家的骨头。

    少数人的大量购买,是对个人和国家的威胁。

     

                                  二、闹“贼荒”的社会结构

    随着土地的进一步集中,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饥饿的农民,开始偷抢大户的粮食,

    这时政府要求,占有三亩以上土地的人家,都要买一杆枪,来稳定封建秩序。

    后来一部分人,随之发展成,威胁多数平民百姓的强盗,称谓——光棍。

    光棍防暴露,在夜间,脸上抹有锅灰,带有帽子,南腔北调,抢百姓家的财产。

    随光棍的增多,各户枪支流入光棍手中。政府无能力消除社会上的这一民害。

    民间为抵抗贼,自发成立了红枪会,手握红缨枪,掐着“印“与贼作战,据说刀枪不入。

    如果刀枪“入者”,就是没有同自己的对象彻底分居。

    掐印的说法,两手握红樱枪刺杀时,左手的大拇指,先掐在中指的第二个指节上,

    稍待一段时间,便称谓掐印,就产生了神灵的庇护,刀枪杀不死。

    红枪会“挑了”几个给贼当探子的”贼钩子”,贼的嚣张气焰下去了一部分。

    若隐若现的这一部分人,加入了国民党的地方武装——杠子队 ——或称国民党的地方游击队。

    社会上才消除了“贼荒”。

     

                                    三、社会衰败的缩影

     

    凡参加红枪会的成员,后来贼都不敢抢其户。

    极为节俭的老头说,怕贼的什么?他们不就是要俩钱吗!来了让他随便拿!结果贼真

    的来了。什么也不拿,把在其家的外甥抓去当了人质,封建社会,外甥在老娘家出事,是天大的事。

    为了把外甥安全的赎回,用车子给贼运送银元,把新泰、莱芜、泰安三地的银元买贵了,

    因此家境衰败了下来。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当时一个封建家庭的衰败,会引出多种传说。

    一种是他家粮食翁的苍龙(小青蛇),被他人“抖”着走了;

    他家的“仙家”去了某某家。

    他家砸死了一条长虫,或一只刺猬。

    另一种传说是,恶意攻击,说是他家的某某人做了丧良心的事。

    找不到衰败的社会真正原因,沉寝在虚无缥缈的原因中取乐。

    社会结构分配不合理,百分之三的人,占有百分八十多人的土地,自然成为社会的弊端。国

    家自然衰弱。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农民!、 

    作者:郭善同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