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国内 > 正文
  • 【喜迎上合 精彩山东】让红色基因在齐鲁大地代代相传

    □ 本报记者 赵 琳 刘一颖 赵 君 董 卿

    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王尽美等中共一大代表在这里觉醒成长,“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这里孕育发扬,焦裕禄、孔繁森等人民公仆从这里启程,朱彦夫、李登海等时代楷模在这里不断涌现。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传承红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山东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红色文化深化研究阐发、创新宣传普及、推进教育传承、结合贯穿融入上下功夫,凝心聚力,成风化人,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为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牢记总书记嘱托,扛起红色基因传承使命担当

    红色文化必须永远高扬,红色基因必须代代相传。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参观沂蒙精神展,他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叮嘱,山东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深厚的优势,自觉扛起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

    红色是共产党人的底色。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017年6月28日至29日,新一届山东省委常委班子第一次集体学习,来到了沂蒙革命老区,接受沂蒙精神教育,接受革命历史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围绕“弘扬沂蒙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行集体学习研讨。半个月后,省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丰富内涵,突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个本质特征,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阐发沂蒙精神。要把弘扬沂蒙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结合起来,让沂蒙精神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源泉,为山东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随后,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对弘扬沂蒙精神专门作出安排部署。

    2017年11月14日,省领导参观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党史陈列馆,瞻仰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旧址。省委书记刘家义深情地说,今天我们来到这里重新回顾学习党的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要更好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启迪心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决做好山东各项工作,带领全省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要进一步宣传好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历史,接受革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目前,我省打造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基地、胶东党性教育基地等各类教育基地180多个。其中,依托沂蒙根据地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18个现场教学点,编写了30多部特色教材,开发了现场教学、红色故事会、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目的就是更好地教育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红色文化是山东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郝立忠认为,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沂蒙精神、胶东红色文化、老渤海精神、冀鲁豫边区精神、徂徕山起义精神等革命精神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使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必须继续弘扬红色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筑牢人民立场,锤炼党性作风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山东把沂蒙精神为代表的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党性教育、作风建设,使之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过硬党员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源泉。

    不久前,滨州市委党校第七期科级干部“五学”培训班的学员,来到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战役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让学员吴芳芳几次落泪。她说,在这里,我真正理解了为什么陈毅元帅说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党能赢得最终的胜利。“作为党员干部,要把沂蒙精神永远铭记在心,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干事创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2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写下了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之后,他三下兰考,每次都强调“焦裕禄精神”,要求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镜子照照自己”。

    在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焦裕禄的故乡,焦裕禄纪念馆静卧山间,这里全面还原了焦裕禄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

    “这里是焦裕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地方,是焦裕禄树立共产主义伟大信仰并且为之奋斗的起点,是焦裕禄精神的起源地。”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感慨地说,一定把丰厚的红色资源利用好,努力打造好“焦家小院听家风”等精品微课堂品牌,推进好“焦裕禄像前面对党旗来宣誓”等品牌活动,倾力打造焦裕禄干部教育学院,打造一支红色基因传承的优秀干部队伍,做新时代焦裕禄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坚定笃行者,让焦裕禄精神红色基因永远传承。

    眼下,山东正在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很多党员干部表示,不少单位在“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中,都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安排了红色革命史的学习教育,目的就是在不忘初心中锤炼党性修养、强化使命担当,同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

    “群众工作有一个‘杠杆原理’,就是支点越靠近群众,干部的作用力就越大,就越能最大限度地撬动群众,自觉地与群众融为一体。”省委党史研究室一级巡视员韩延明说。

    广饶县大王镇西李村是《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保存地,也是山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所在地。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一个个红色故事时刻警醒和激励俺们,要把党支部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传统发扬好,多为村里的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购买意外伤害险、免费提供纯净水、给每位老人过生日……西李村党支部从细微处着手,让留守老人安享晚年;投资15万元创建高标准新型农民学校,培育新型农民;成立7个便民服务小组,免费“包办”村内的大小事……如今,西李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村党支部也成为党建工作先进典型,每年有不少全国各地的考察组来学习参观。

    让红色文化的种子撒遍齐鲁大地

    山东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让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的工作、生活,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脉,必须在创新转化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国卿表示,要深化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的研究阐发,创新传播载体方式,加强宣传普及,推进教育传承,真正让红色基因流淌在每一个齐鲁儿女血液中。

    今年5月,我省出台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实施方案,突出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的红色精神,充分整合全省红色旅游资源,推动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莱芜、临沂、菏泽等市建立合作机制,开发红色研学线路和产品,讲好山东故事,使红色旅游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

    这其中,济南市、威海市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淄博市围绕“艰苦奋斗教育”主题,枣庄市围绕“抗战精神国防教育”主题,莱芜市围绕“山水莱芜、红色热土”主题,临沂市、潍坊市围绕“沂蒙精神革命教育”主题,烟台市充分发挥胶东革命根据地优势,菏泽市充分发挥鲁西南革命根据地优势,聊城市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鲁西北地委旧址、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鲁西北革命烈士陵园等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精品线路。

    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载体方式,我省上线运行沂蒙精神网上VR全景党性教育平台,让用户身临其境;利用最新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馆网上展馆,带领观众直观感受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据统计,目前山东18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了网上订票、网上浏览,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零距离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红色基因不仅在齐鲁儿女言行中彰显,还“跳跃”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由省文化厅出品、省歌舞剧院创作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近日在北京举行了首次专家研讨会。该剧以根据地沂蒙山为背景,刻画出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民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生动展现沂蒙精神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深刻诠释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在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团审议时,张淑琴向总书记汇报了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做法。临沂拓展“三进”教育渠道,去年各类学校开展红色教育专题报告会2708次,120多万师生受益;邀请“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等到学校宣讲沂蒙精神,涵养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培育“三会”教师,在言传身教中传承沂蒙精神……

    “要想田里不长野草,就得种上庄稼。”张淑琴说,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在孩子们的心里植下红色历史和记忆。她在学校通过开展浸润式的教育,把红色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融合起来,讲革命英雄的故事,讲青年习近平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过去的历史,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奋斗的自觉。“老师尽好立德树人的职责,社会、家庭方方面面一起努力,我们一定能落实好总书记的嘱托,培养一批批不忘祖不忘本,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张淑琴说。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