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扶贫领域监督执纪不妨多些“咬耳朵”、“扯袖子”,坚持抓早抓小“治未病”、“治腠理之疾”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扶贫监督执纪保障战。作为基层乡镇纪委,要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重大决策部署中的监督执纪问责,要明确责任、严格督查,要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为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对干部的全面从严管理。很多扶贫落马镇村干部在进行违规、违纪、违法反思忏悔时,竟然都提到自己缺乏纪委批评提醒、监督执纪。说如果组织上事前早提醒自己、小错早处理自己,自己也不至于犯这么严重的错误,悔之晚矣。

    要加强对扶贫镇村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防止出现上述遗憾及这种狡辩,“咬耳朵”、“扯袖子”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要多做,常做,及时做,从而防患于未然。

    “咬耳朵”、“扯袖子”,是一种提醒式的惊醒,更是一种提醒式的关爱。早提醒、早纠正,这是爱护关心扶贫干部,而不是为难他们。不能对小错小事不好意思开口,更不能宠着、遮着、掩着、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从严督促扶贫干部、从严管理扶贫干部、从严监督扶贫干部的重要措施,是乡镇纪委进行扶贫工作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镇村扶贫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指出缺点不足进行警醒,又进行工作激励,规范他们思想行动上的小言、小行,纠正小错从而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而避免扶贫干部犯更大、更深错误,不至于滑向违法乱纪的泥潭深渊不可挽救。

    乡镇纪委要经常开展警示警醒教育,要早打打预防针,要经常红红脸、出出汗。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及时发现扶贫干部思想上、行为上的苗头性问题,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避免“亚健康”化为“不可治之疾”。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韩非子也在《扁鹊见蔡桓公》中讲了个小故事,扁鹊见蔡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说:“寡人无疾。”最终讳病忌医的蔡桓公因病至骨髓而不可医。作为镇村扶贫的监督执纪保障者,乡镇纪委要善于做“上医”“治未病”将遗憾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对镇村扶贫干部及时提醒,不要做讳疾忌医的蔡桓公,防止扶贫干部“病”入膏肓,要善治“腠理之疾”莫待深入骨髓,而为时晚矣。

    纵观在各地通报的镇村扶贫案例中,涉及到的镇村扶贫干部在贫困户低保申领、危房改造资金发放、医疗补助发放、扶贫苗木补贴等扶贫政策、款项的落实发放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以权谋私、收受好处、克扣挪用、失责渎职等现象。这些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降低了群众的信任感、公平正义感,影响了党的执政之基的牢固性,给当地党委政府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埋下了不安定的隐患。

    乡镇纪委要重视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实效性、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性。要用“咬耳朵”、“扯袖子”让扶贫监督执纪问责制度变成不可碰触的“高压线”、变成令人“走神”、“伸手”即心中畏惧的“真老虎”,不能光喊口号。要使“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要常做、多做、及时做、坚持常抓不懈。只有基层乡镇党委、纪委真正履行按照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要求扶贫镇村干部,坚持把扶贫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 ,才能坚决守住扶贫纪律这条不可碰触的“底线”,才能真正保障打赢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战。

    通讯员 孙兆勇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