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民俗风 > 考古 > 正文
  • 复原山东茨山岩画区内战乱片段

    一、村长与粮食所占的社会位置

     战乱年代,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被破坏,粮食的种植能力减弱,粮食在生活中的地位增强。

    兵患多的地方,粮食成为战争物资,尤为突出。不能种地的军队,从种田人手中索取。本来不足的食粮,自然成了争抢的战争急需品。

     旧中国,村长百姓,是各势力的母体及介质。

     村长是维护村民利益的人,同村民一样,不属于社会的先进势力;是先进者发展的对象;是先进者的蕴藏地。

     压迫产生反抗,催化产生先进力量

     承受各种势力压迫的村民,对八路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加深。

     旧中国战乱期间

     乡长的实际作用,多数属于国民党。

     村长实际作用属于国、共两党;或是独立于两党之外;为村民服务的机构,具有多重性。

     除八路以外的兵,获得粮食的方法——不文明者---抢;文明者----逼着村长凑。 


    二、征兵、钱粮的方法及日本兵的恶行 


    乡长找村长说:"你村要派一名当国军的"。村长怯懦的说:"那么快?上个月,不是----才给您-----买了一个兵?大户家出了四布袋谷子"。"上个月是上个月,这个月,您村必须再出一个兵,不出人,出钱粮"!

    村长想,要兵不好办!钱粮也不好办?多数人家,吃花生叶,花生皮、荞麦秸维持着生活。

    害怕在家饿死,想把自己卖成兵的人,当时没有了。

    可见当时,人与粮食的关系,多么的重要,容进了时代的意义。

    村长想再让大户家拿,也不是会事儿。唉!有没有的,让各家再凑一凑,看看多少?

    日本鬼子的抢粮、抓人,让人没法活了!国军又来要钱要粮。

    什么时候把日本赶出中国?小农意识作怪,多数村民,忍于压迫,反抗精神姗姗来迟。

    村民怕村长犯愁,这家自愿一瓢头,哪家一小碗的,捐凑了一“口袋”小米,又从大户要了一“口袋”,凑够斤两数送去。

    四百来人的小村庄,实在太多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啊!你何时才能富强?

    过了不多时,乡长又领着“文书”来了,理由是,只买了一名“扛枪的”(当兵的)不行,还必须买一杆枪。又艰难的交付了买枪的钱粮。

    据说“文书”,从外表上看,满脸“丧良肉”,穿着文明褂,张口您们好,闭口他老球,看人性___七成不足;兽性____十成有余,与其处事,恶心难受。

    常人躲避与其碰面、交谈——减少不应有的后果和影响。

    他的爱讲,讲砸烂几盘鏊子,捣毁几口大锅。炫耀本事,挟持百姓,诽谤他人,劣迹斑斑。

    而在他心理中,真实的"是"与"非"无人知晓。

    没有人性的日本鬼子,又来折腾,逮去村中劳力,脱净衣服。在额头上画有小鳖。让村民赤身裸体去各村,杀树运树。在岭头,修木寨,筑炮楼(俗称拉木寨),摧残百姓身心。

    八路的马侦查员,混在修炮楼人群中,同样赤身裸体的拉木寨,白天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底下,“偷”走了敌人的一挺机枪。-----机智、勇敢、伟大!

    扛着在官桥、西安一带的村庄宣传,鼓舞百姓。日本鬼子,心惊肉跳,晃晃不得安宁。

    军国主义者的德性,呈现出人性的泯灭。

    看着不顺意的民工,被日本鬼子,扔进石灰面中,烧死、呛死、活埋;拿麦秸烧会阴处。

    更有邪僻的害人方法,想也不好想,说也没法说;抢钱、抢粮,打骂百姓的事!成了常见的事,有的是。

    应付日本人的同时,乡长和“文书”再次光顾,这次又是来干什么?原来是、枪买到了,要求派人去看一下枪?看枪,不带钱粮,自然不能去,结果又是拿的钱粮。

    就这样,连续的找着理由,变着花样,同挣扎的百姓,征钱、征粮、征兵。摧残着村民。

    乡长每次来村中,用当时最好的礼遇接待,煎两条贵的黄花鱼,煮两个稀有的咸鸡蛋,打一壶酒,费劲的整到两个绞面馒头。村长为了节约,只摆三个茶碗喝茶。给来者,每人一个,自己留一个。那时的财物实在是亏乏。

    每次都是钱粮、钱粮、就是钱粮,抢百姓家的下蛋母鸡、看家狗。百姓只能眼睁睁的看,什么办法也没有。

    兵与百姓,无偿争抢粮食。

    怕日本兵,抢走种子,没法种地。春天,下有小雪,气温不到,便把花生种在地里,结果那一年,仅长出了十分之一的秧苗。

    国军、日本鬼子,抢不到粮食时,便“吃大户”。抓大户的肉票,吊在梁上抽打,直到送来为止,方法是先写一张条子:

    一类是

    “×××在×月×日,捐送给养 ○○斤,白鳞鱼△△条,猪肉▲▲斤,如不按时送到,小心狗命。

    ×××村大队连签。”一九四×年×月×日

    另一类是

    ×××先生

    捐献现大洋×百块,望及时送到 。  

    大队连签      ×月   ×日

    条子送到,同时把人也抓到。大户家东拼西凑,或变卖家产,凑足数量。交晚了,丢掉性命的常见。

    白天夜间不时传来,残忍的哀叫声,撕心裂肺。

    战战兢兢,觉悟不高的村长,忐忑的维护着老少爷们的利益,重点是平安。因为多方服务,稍不留神,就得罪一方,遭猜疑。自身安全,难以保障。

    很多人,被关进猪圈,或吊在梁上抽打,说是和八路有瓜葛。"瓜葛"无论真假,打的皮开肉绽,村民凑钱、托人保命一条——有变相吃“大户”的嫌疑。

     

    三、莱芜口子战役打响后的一些事情

     莱芜口子战役打响后,老百姓看到莱芜地段,夜间大片火光冲天升起,猜测莱芜落了颗星,一个大官坏了!吓得百姓在夜间到处逃窜,遇到八路军,在贾庄田野设的暗哨,站在各岭头喊诈"逮住了!看你向哪里跑?"——防止敌军增援的部队通过雁翎关。

    晚上躲在野外,俗称逃反。

    荒乱年代,老百姓夜夜不敢在家睡觉休息,怕贼(称光棍guāng、gūn)、怕兵来抓户。在逃反中,怕暴露大家的目标,喜欢哭叫的婴儿,有时会被狠心的丢弃。

    愚昧的百姓,早已知道向莱芜派有民夫,还用神来分析?可以看出,由愚昧向革命转化,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打响的当天夜里,八路就找到村长,“号”“病房”。村长领着村民,腾出杨家的西厢房,铺好板子,放上谷秸,再铺上席子,打好地铺。

    接着抬来了“二级”伤员。“一级”伤员,运往旧关、赵家庄、闫家庄。

    有的伤员抬来后,流血太多,不一会就牺牲了,牺牲后的,放在闫家庄家庙里,随之把不知姓名的,埋在了旧关东岭。

    有的伤员,从死亡中走了一遭,情绪很糟,不愿接受治疗,经过很长时间,才稳定下来,给卫生员,带来很大的麻烦。

    不易愈合的伤口,用刚杀的鸡皮来粘贴住,用洗净的破旧布来包扎。

    在此过程中,因八路军的伤员,引来国军的飞机,白天黑夜,在各村庄的上空盘旋寻找。

    义和村、赵家庄、旧关,保密较好。

    在闫家庄河滩中,发现了正在运送的八路军伤员,国军的飞机猛烈扫射,丢扔炸弹。误伤一户人家,老少五口全部炸死。

    据说飞机,高处看,一个个像老鹰,低处看像牛槽,飞机上的字码非常清晰。

    一些事情都是村长,领着村民来完成。

    后来听去战场的村民说,战场上随着噗、噗、噗的机枪声。子弹的声,就象扬花生那样。一簸箕、一簸箕,哗-----、一阵、哗------、一阵的,让人毛骨悚然。

    据抢运伤员的民工说,在抢运过程中,意外被爬出来的伤员抓住说;救救我。当时真是无奈,没有哭泣,同其商量,我们快点走,送下去,快点回来抬你;把他安放在较安全的地方。

    细心的领导,找强壮民夫,完成抬大个的伤员。个个紧张激动,冒着危险,抢救生命。

    八路军的步兵,子弹袋看样子满满的,其实里面装的很多是秫秸瓤子。

     八路军战前改善生活的一顿饭,机枪连吃的是揉碎了的煎饼。因大炮队格外累,吃的是馒头。

    一顿没掺糠菜的饭局;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生命中最后的一顿“美”餐,现在听来让人心酸,凄楚难受。

    四、八路军的劝降歌

    战火间歇的日子,同样笼罩着战争氛围,八路军劝降人员,背着枪,在大街上“闲散”的“逛”,唱着劝降歌。 

    ——“×××杠红枪,当兵都是威逼的,-----投降吧!-------投降吧!

    ×××抗红枪,当兵都是威逼的,-------投降吧!-----投降吧!……”。 

    五、战后国军对村长的态度

    仗打完,败下来的国军,由战场走至单家庄,惊魂未定,手榴弹子弹,一个也没有丢弃。

    在到义和村时,大量的手榴弹子弹,出现在路边田野中。是嫌重?还是怕产生战场不出力的印象?。 

    吃了败仗的国军,在西山草峪村,安营扎寨休整,把各村村长集合去。村长个个忙的不可开交,有杀猪宰羊的,有铡草喂马的,打酒做饭的。卸下村民大门,用做马槽。 

    白天忙了一天,晚上不许村长回家,等到天明时,把村长集合起来,用单麻绳,按五个人拴一串的方法,倒背手捆绑住,随部队向南出发。

    行走了几天,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停下来,开始一一审讯。

    原因是,这次失败,各村长,为八路提供了服务,是共产党的嫌疑。

    有的村派机枪连十人,大炮队十人,担架队四十人。

    国军的运输是抢了民户家的耕牛,自己运送物资至战场。 

    审讯时,把村长,吊在窗户棱上,倒挂在树杈上,门上槛,房梁上。

    每天去暗室里用电度。手腕、脚脖系上铁丝,然后手摇发电机,让人难受的生不如死。

    饭让人吃的很少,把村长饿的、吃自己棉袄里的棉花,在转移的路上,遇到秋天落下的一树杏叶,几个人抢着吃净。

    喝水象牲畜一样,赶到水坑边,用砖刻了个水槽,在水坑舀水喝,规定每人喝几砖。多了就挨打。最后分散到各处审讯。死的死,亡的亡。只回家了两人,落下了浑身的毛病。 

    两人回家时,认为嫌疑重的人,知道自己回不了家,有的捎回一条裤腰带,有的捎回一只鞋,泣不成声的说,让家里的人作为“面相”,不知道自己后来会死在哪里?口中叨念着,不知道自己哪辈子做的孽,让自己遭这样的罪。

    认为自己死活的人,后来确实不知道是死是活,无党无派的老百姓村长,就这样至今杳无音信,消失在人世间。只有自己的孩子知道,父亲被国军“掴”去了,没回家,死啦!在这里生命,显得那么的渺小! 

    六、个体村长的经历 

    1)、特点 

    当时村长的特点,据说头脑灵活,对接触到的事,也许内心都明白,外表都糊涂,不询问议论,也不敢询问议论。很多事没有主见,少言寡语,无论怎样,有的事情,一字不提,也不能提,询问什么也都不知道,只对群众利益有分辨,来维护。老百姓说嘴"严"的人,才能选为村长,为村民服务。 

    2)、气氛 

    有一次村民闲聊,当国军也不错,有馒头吃,不像在家这样,天天挨饿。凡是贫嘴的人,第二天深夜,入户抓走,当了国军,死活无从知晓。至今不知为什么? 

    有的人,被选为村长,不愿意干,挨家挨户,作揖求饶,求求老少爷们,别让我干!好不好! 

    在那个时期,村长是全村人的信任者,高危差事,没有任何待遇,好处是给那家办事时,主家为了答谢,偶尔吃顿饭。 

    3)、经历

     一时逮去的还有一人,他伟岸的个子,消瘦的脸,遮掩不住英俊潇洒,办哪一件事,都充满着智慧,在第一次时,由于他的判断力,一里路的距离,一整个中午,才走到营地,走到营地后,先找到熟人询问情况,说是都在喝酒,判断此时进去,不会有好结果,立刻返回躲藏起来,躲过了那天晚上的一劫。

     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不了主。

     过了很长时间,大约到了阴历五月份。又来了一拨国军,也没漏过,被逮去直接审问:

     谁让你派的民夫?田区长,上前线多少人?六十人,你知道不知道帮助了“毛猴子”是犯法的?知道,老百姓不是没有办法吗?谁找?也得办。

     国军去莱芜时,乡长也让组织全村人欢迎,烧开水,支茶炉子,买“成绺子”的烟卷、点心,慰劳国军。俺村人老实,谁叫干么,也得答应。

    (迎接时,村民离国军,还有很长的距离,国军中当官的,就摆手不让迎接,没有直接进村,朝北放枪。改道从另一个方向进入村庄)。

    从多方面的询问后,断定这个村长,是没有主见的老百姓。然后说别回去了,送我们几天,就让你回家。

    发给了个铁帽子,担了两箱手榴弹,向前出发,结果走一天,又一天,就是不让回家,看他魁梧的身体,想让他在部队当兵,补充损失的兵力。

    听随同当兵的说,当官的可以借此,白拿一个人的军饷。光说写路条,就是不让回。装肚子痛不能走,磕开子弹,让他喝弹药治肚子痛。

    4)、脱险

     巧合有一次,国军的上司,下连队检查,大声询问:“有没有夫子?”村长高声回答“有!我就是”。上司走后,当官的说:“叫你有!愿意打死你、就打死你!滚!”

    这时村长犯了愁,一路走来到处是兵,怎么能回的去?路条的事是没有影了!

    在犯愁时,同走的两个好心国军说“别愁了,不给你写路条,俺两个送你去”!“先别朝回家的北方向走,先向东走,过一段就行了”。

    结果走过一段,就有人出来劫路,两个当兵说:这是我的夫子,然后放过。到了最后走过一道河时,河中洗澡的出来,又想劫住,那俩当兵的,站在远处,高声喊:我的夫子,放他过去。就这样,在两个国军的帮助下,进入了八路区。八路区设的每处关卡,听说是送国军回来的,严格询问后,都一律放行,走了若干天,一路要着饭,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回到了家。

    5)、继任工作

     回家后不久,八路军羊流三区的田区长,又与地方上的国军×团长,在村里巧遇。一个住在路西的张家,一个住在路东的李家,在同一条街上,相距不过六十米。

    双方知道后,国军把各路口,架上了机枪。一会儿,八路军把整个村庄,围了一圈。双方对峙,一触即发。

     吓坏了村长及村民。村长跑了张家跑李家,总算在中间讲和,因田区长的人在外围,让田区长先走,然后国军×团长再走,危机解除了。村长才长叹一口气------唉-----,不然会死伤很多村民的。

    刚开始,田区长不明白时。也象后来电影上演的英雄人物那样,握着枪躺在张家的炕头上,装得病的老百姓。

    过后才知道田区长,是来要粮食来的。

    他身材高大,具有一只伤残的手臂。待人和蔼,善做群众工作,每次都是与村长商量的口气,因此村长又立即给田区长,筹集粮食。

    6)、总结

     唯独只有八路不抢、不杀、不祸害百姓。生活艰苦到,吃饭连烧糊了的锅底,都剐起来吃了,同百姓一样吃糠咽菜。常说老百姓种的粮食实在是不容易,到革命成功以后,百姓会有好的日子过。那时就打跑了日本鬼子。

    7)、萌发

     在那个时代,八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默认。民间也学唱八路军的歌谣:

    “今天盼中央,明天盼中央,中央过来一扫光,打八路、骂八路,八路走了想八路”。

     附:中央:指的是中央军,即国军。盼中央:指的是盼中央军过来后赶走日本鬼子,结果让群众大失所望。红枪:指的是红缨枪,代表武器。夫子:指的是民夫。

     作者:郭善同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