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山东各地 > 正文
  • 山东企业领导力盘点:何必唱衰山东!

    据ET财经观察报道,昨日,山东两会正式闭幕。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最核心的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几个消息和数字非常亮眼: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得到国家正式批复;新动能企业增加1.9万家,增长3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5%;GDP首次突破7万亿,五年迈过两个万亿台阶。

    正是这种底气,让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将未来五年山东经济的发展目标定为“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新格局”。

    这对“山东会不会是下一个东北”的论调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反驳。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还有一个问题关注度更高:

    “粤苏浙”到底谁更有前途、到底哪里的老百姓更富有、到底谁的GDP注水等等一系列对比。

    这种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对比与忽视,其实是外界对山东了解不深入、不全面的一个缩影。

    你若问外省人对山东的印象是什么?大部分人可能脑海里涌现的是“煎饼卷大葱”,层次高点的可能是“孔孟之乡”,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青岛也是山东的一部分。

    形象认知都如此偏差,遑论经济认知呢?

    由“认知偏差”而造成的“山东衰落论”也正是由此而生。

    莫用“比烂”思维

    唱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山东

    在全世界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阵痛是谁都无法避免的。

    所以,寻找经济增长的希望和生机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山东多元的经济结构和坚实的制造业、农业等实体经济基础,是南方发达省份所不具备的。

    北有油田,南有煤矿,西部是中国传统农业基地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东部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和优良港湾,与日韩距离之近如同近邻。这使得山东既是农业大省、也是工业大省、能源大省、旅游大省,同时外贸航运发达,外资经济繁盛。

    经济的多样化和南方几大强省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山东的经济更有内生力。如果看历史数据,你会发现,山东的GDP自1980年以来,从未跌出过前三,甚至曾经连续位居全国首位。

    因此,仅仅从一两个行业或者企业遇到的困难就预测山东的衰落显然有失公允;而从宏观数据来看,山东毕竟是全国三十多个省市里仅有的六个有财政盈余的省份之一,这和东三省明显隔着好几个档次。至少目前来看,“山东衰落论”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山东来说,最大的“生机”就是新动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有人说,山东就没有强大的互联网企业,谈什么新经济?这里要澄清一个认知:没有互联网,不代表没有新经济、没有高端产业,二者绝非同一概念。

    这种错误认知的根源在于忽视了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不是互联网不够发达,而是实体经济需要转型升级。

    转型和升级,这两个永远抱在一起的词汇,代表了两种道路:“转型”是指变换更高级的产业形态,“升级”则是不断迈向产业链的最核心和高端领域。这两种道路相辅相成,是企业向上发展的主要道路,更是让实体经济步入高端的必由之路。

    如果实体经济能够成功转型升级,那么有没有超强的互联网企业真的没那么重要。

    更何况,互联网的线上红利已释放殆尽,正在由虚入实,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一轮更大的变革已经到来!

    这正是山东的强项所在!

    拿两对很有意思的企业作为例子,一对是海尔和海信,一对是重汽和潍柴。这两对企业放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它们之间有激烈竞争,也促使着对方变得更强,均通过不断的转型升级,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种在市场上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企业,远比银行、证券、房地产更能代表经济健康度。

    模式转型的海尔与产业转型的海信

    先说海尔和海信,按照大家的印象,我们可以暂且称它们为“卖冰箱的”和“卖彩电的”。

    但是,我却要说,它们绝对是实体经济转型的杰出代表。

    《振奋13亿人!中国未来的命运要靠它们!》一文中曾提到过海尔的互联网化转型。张瑞敏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在中国消费品尚显缺乏、市场供不应求的十几年前,就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流程再造”和“人单合一”,致力于将海尔打造成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组合的平台,而互联网恰恰成为承载张瑞敏管理理念的最佳容器。

    所以你看海尔对外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大力发展日日顺物流和金融服务平台,对内打破原有管理架构,全力推行“人单合一”。张瑞敏的海尔注定不会仅仅是一家家电企业,它的互联网化和平台化转身是必然的。更强于互联网企业的是,海尔不仅仅开放了网络的营销力,更把自己强大的制造力搬到网上共享。

    换句话说,海尔做的,不是像电商把互联网作为商品交易的渠道,而是将互联网作为生产要素与客户需求完美契合的通道,这正是智能制造所要求的。所以,你看到海尔的产品中有着各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甚至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产品,它们代表的就是新时代的工业品,它们背后就是新时代的制造业。

    海尔也因此吸引了世界最知名的管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成为互联网时代全球超级企业如何转型的最佳样本之一,而这种管理文化的持续输出是目前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做不到的。

    2400亿营收的世界白色家电之王,今年虽然被美的、格力的锋芒掩盖,但看看海尔平台孵化的游戏笔记本第一股雷神科技,创造了成立3年营收20亿的神话时,又有谁能忽视这个巨人转身之际带来的无限“生机”呢?又会有多少个海尔兄弟如雷神般诞生、成长?

    对于海尔来说,海信并不算个吵闹的邻居,虽然双方在家电领域经常大打出手,但是两家在“白电”和“黑电”领域各领风骚,一时瑜亮,成为山东制造业的两棵常青树。

    海信的低调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哪怕成为世界彩电大王,哪怕收购了东芝电视,海信也远不如长虹、TCL让你熟知。如果不是近日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当选2017经济年度人物,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做电视的海信已然做起了智慧物联网的生意。

    上一次,周厚健当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还是因为他带领海信在彩电领域取得的成就。两次当选之间,海信已悄然转型;两次当选,同样证明了海信从家电到物联网转型的成功。

    如今的海信,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和商业POS机市场的占有率都是全国第一,宽带接入网的光模块市场占有率是全球第一,医疗显示设备和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成功进入了全国最著名的30多家三甲医院。这些家电之外的新业务对海信的利润贡献现在已经接近“半壁江山”。这就是海信在智慧物联网领域的转型成绩,不仅仅是在自己擅长的家庭市场,更扩展到商业和公共服务的领域。

    一家to C的公司,能够坚定的转型把to B的业务做得如此之好,还没把老本行抛下,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要知道,两者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海信转型的背后,也正是得益于周厚健低调务实的技术派特性给海信带来的创新基因。技术创新驱动,这在当前的中国尤为重要,也是以商业模式创新见长的大部分互联网企业所缺乏的。

    互联网化的海尔和物联网的海信还在卖着冰箱和彩电,但他们不是新经济的代表吗?

    制造力升级的重汽与产业链升级的潍柴

    延续上面的思路,这两家企业分别是“做卡车的”和“做柴油机的”。

    这两家传统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无人驾驶等产业革命叠加来袭的今天,是如何不断升级的呢?

    中国重汽把制造力练得更加精纯。2009年,重汽与世界顶级卡车巨头德国曼公司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开始了“洗经伐髓”般的全面再造。他们对标的不仅仅是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和总成技术,更是将其研发、制造全流程管理能力和标准引入重汽。

    如同当年华为引进IBM重塑管理流程进而称雄通信行业一样,中国重汽将曼的管理精髓融入自身的系统,并不断改进,重塑曼技术,将其代表的德国制造DNA植入重汽,最终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中国重汽曼技术”,基于这一平台的产品成为中国重卡行业实现高端替代的代名词。

    这种内省式的德式改造,更推动重汽率先向工业4.0的目标迈进,在重卡智能制造方面走在了全国的最前列,实现了生产制造的智能化、质量控制的智能化、德国4.0装备技术的智能化以及曼发动机生产过程全自动装备智能化,在业内首家对旗下所有零部件通过二维码从生产开始到最后报废的全过程管控。

    在智能驾驶领域,我国首次投放市场运营的Ⅰ代智能卡车便由重汽研制,标志着中国智能卡车正式从实验室走上了公路,实现了高端技术的商业化。

    在新能源领域,重汽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生产天然气重卡的企业,2017年销量同比增长六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0.8%。更为环保的氢燃料领域,重汽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码头牵引车也已经试制成功。

    2017年底,重汽迎来换帅,接替中国卡车行业传奇马纯济的是原济南重工集团董事长王伯芝,他在带领济南重工抓住轨道交通风口实现产业升级中所展现出来的企业家特质和创新能力,无疑将引领重汽在未来十年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与重汽不同,潍柴走的是一条联合扩张、掌握全产业链话语权的道路。

    收购湘火炬实现借壳上市,买下陕西重汽向终端突围,入主亚星渗入客车领域,国际并购拿下先进企业林德和凯傲,潍柴构建起以发动机为核心,涵盖变速器、车桥、关键零部件直至整车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自成一体、互为支撑的研发和产业体系。这种产业协同能力和话语权,在企业向高端技术和产业跃进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2017年,潍柴集团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利润超过100亿,这在实业凋敝的中国实属不易。如无意外,挺进世界500强已成定局。

    这是被业内称为“谭大胆”的潍柴董事长谭旭光20年的带队成绩,他却在业绩发布会上直言“危机被繁荣掩盖了”!居安思危的他,在能源革命之际,定下了一个全新的目标:实现从一个柴油动力领先者向新能源动力引领者的转型升级。

    潍柴投入20亿与世界三大权威汽车发动机研发机构之一的奥地利AVL公司共同建设未来科技创新中心;与德国博世共同研制生产氢燃料电池;与加拿大西港燃料系统公司合作开发新一代天然气产品并在中国制造,还在法兰克福、东京、芝加哥分别设立了科技创新中心针对新能源发动机、电池进行技术研发、探索,并规划投资500亿建设山东最大的新能源动力产业园,再造一个千亿级的新潍柴。

    不断升级、掌握核心科技并与时俱进的重汽与潍柴,还在卖着卡车和发动机,它们不是新动能的代表吗?

    山东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隐形冠军”

    如果说前面的例子都是大企业,不能全面说明情况,毕竟哪个省拿不出一两个装点门面的明星企业呢?

    那么,我们下面的这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则远超数据本身。

    这就是被誉为“隐形冠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它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最高的发展水平、最强的市场实力,是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中国制造”的排头兵。

    在这一关键数据的对比中,山东排在了全国第一,总量达到43家!浙江省38家排第二,江苏省33家排第三。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隐形冠军”重点分布在高端装备、新材料、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达到60%以上。

    比如,研制生产轮胎模具的山东豪迈科技,年产销量达20000套,是全球第二名韩国SAEHWA公司的2倍,是国内第二名巨轮智能的4倍,稳居行业第一,轮胎模具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是世界轮胎模具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还有比这更能让人看到经济上行的希望吗?

    如果说互联网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么,这些隐形冠军就是中国经济脱虚向实、中国制造突破高端的“火种源”!

    说到这里,至少从经济层面,大家能够对山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当然,山东很多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跃度、人均收入、商业环境等相对南方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而以“群象经济”著称,又使得以能源、化工、钢铁、大型制造等重工业为主的山东大企业极易受行业和政策周期性影响,同时又占据了过多的社会资源,进而导致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

    这些问题在经济转型升级时期尤为明显,更是这次调整山东需要向广东、浙江学习提升的地方。山东此次两会发布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一系列措施,正是由此而发!

    有这样的基础,解决了这些问题,抓住“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山东经济不但不会崩溃,更应再上层楼!

    山东

    也许没有站到互联网的风口,

    也许没有虚拟经济的繁荣。

    然而这种“虚”弱,

    更有利于山东的“实”强!

    山东政府对落后产能的壮士断腕,

    对新动能的吐血投入,

    山东实体经济近乎顽固的转型升级,

    将成为中国“脱虚入实”的样板。

    有人说,山东真的穷,

    那要看从什么维度对比了,

    山东二胎出生率全国第一,

    发达有钱任性的北上广敢生吗?

    老百姓已经用实际行动给了答案。

    每个区域都有每个区域的特点,

    每个省市都有每个省市的希望,

    谁都不可能那么全面。

    正所谓:

    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

    (转载自微信订阅号:ET财经观察)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