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为经石峪石刻“开良方”

    “经字大如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韻在,一亩石坪铺。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祗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这是郭沫若先生1961年游泰山时写下的《访泰山经石峪》,短短40字,概述了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刻写年代、占地面积、历史沧桑和解放后的保护情况。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之一,泰山经石峪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为做好经石峪保护规划及本体保护方案的设计工作,1月3日,泰山景区组织国家及省专家库专家到经石峪现场考察,并召开了《泰山经石峪保护规划项目计划》暨《泰山经石峪修缮工程方案》专家评审会议,泰山管委会主任王光锋全程参加了活动。

    泰山管委会主任王光峰陪同专家考察经石峪刻石,了解经石峪现状。

    宏幅巨制 经文刻于石坪之上

    到泰山游览,过斗母宫400米左右,往东北方向行走,经过漱玉桥,再走一段路,便到了经石峪。经石峪石刻就刻于泰山登山盘道东侧龙泉峰下一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的自然石坪上。泰山景区研究员吕继祥介绍,经石峪石刻镌刻于北齐时代(550577),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经石峪石刻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44行,共刻2799字,字径50厘米,刻经内容为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一至第十五品。吕继祥说:“经石峪经刻书法纵逸遒劲,以隶书为主,兼有楷、行、篆、草的意态,用笔苍劲古拙,神采潇洒安闲,丰润雄浑。这样的大字,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清代康有为称赞是榜书第一,《书法津梁》则称其为大字鼻祖,所以经石峪的刻字历来被视为榜书之宗。”

    吕继祥介绍,作为泰山重要的摩崖石刻之一,经石峪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镌刻的《金刚经》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经文刻石,可称为刻经中的宏幅巨制。石刻气势宏大,是人类刻经史上的杰作。而经考证,刻经为北齐僧安道壹所刻,字体上承汉隶、魏晋楷书,下启唐楷,是研究隶书向楷书演变的重要佐证。“经石峪石刻面积大,刻字多,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存着1069个字。而且刻的是佛经,具有佛教文化价值。而作为书法艺术的精品之作,经石峪刻石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也是成就中国书法名山的主要载体。所以经石峪刻石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等价值,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吕继祥说。

    风雨侵蚀 经石峪石刻继续保护

    记者从泰山景区了解到,经石峪经刻历经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及文革之前游人践踏、捶拓无度等历史原因,现已磨灭剥落过半,仅存经文41行1069字。

    “泰山管委多年来非常重视泰山经石峪的保护问题,比如说1967年在其北面砌石坝一道,改水道于刻石西侧。1982年又拨款在石坪周围筑石栏,以免游人任意捶拓或践踏。目前人为的破坏问题已经解决了。但自然的损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多年来,泰山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集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了考察、论证、会诊,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吕继祥说。

    石刻文物的保护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泰山经石峪石刻文物存在的主要病害是分别是水垢结壳、表层片状剥落、岩体断裂和植物病害。其中水垢结壳病害原因是雨季雨水流经经石峪石刻表面,空气中的硫化物等于雨水及石刻本体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硫酸钙结壳,这导致经石峪石刻表面出现大面积的水垢结壳,部分石刻被黑色结壳所覆盖。

    据了解,近二十年来,针对经石峪病害,泰山景区组织了数十次专家论证,最近几年,在石质文物的保护方面有一些新的进展。吕继祥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对经石峪的保护主要是物理性的保护,保护经石峪不遭受自然性和人为的破坏。为此红门管理区在经石峪还特意设了一个文物保护管理所,在石坪西侧修建了半地下室看管房两间,安装了监控,增配了四名专职保护管理员,专门负责经石峪石刻和经石峪周边的文物及环境的保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