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国内国际 > 正文
  • 一叶绿甸柳 留翠满乾坤――追记“小巷总理”陈叶翠

    u=1259477114,2351860160&fm=11&gp=0

    冬天来了,树叶落了,陈叶翠书记走了。

    女儿杨歆说,妈妈本想悄悄走,像一片叶子,她不愿麻烦大家。

    11月11日晚,陈叶翠在医院离世。第二天早上6点,社区居委会门口张贴了一份讣告。

    早起买饭的几位大妈大爷发现了,当场泪就下来了。

    “陈书记走了!”悲伤的消息,迅速传遍社区。在这寒冷的冬日,仅有2992户居民的社区,上千名得知噩耗的居民,含着泪涌了过来。他们要送送亲人陈书记。

    9点40分,当灵车缓缓驶近,这个她倾注半生心血的社区,这个早早站满送别人群的街区,安静了,只剩低声啜泣、泪痕满脸。

    11点30分,告别仪式在济南莲花山殡仪馆举行。长长的送别队伍,望不到头。住院的残疾居民从病床上赶来了,陈书记挂念的贫困居民含着泪来了,社区老老少少来了,与她并无交集只为那份钦佩的也来了……

    一座城,送别一个人。

    “陈大姐啊,您瞒得我们好苦,最后的日子都不知道您病了,没能帮您做点啥……”

    “陈书记,您为大家辛苦了快30年,好好歇歇吧……”

    哀乐声声,热泪点点,大家伙儿最后一次与陈书记说着心里话,鞠躬告别。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甸柳第一社区,0.4平方公里,42栋楼,2992户居民。不来这个社区走一走,你或许想象不到陈叶翠在居民心中的分量。谈起陈书记,七十多岁的大爷说着说着哽咽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聊着聊着眼圈红了,记者听着听着采访本被泪打湿了……

    是怎样的鱼水情深,感动这片土地?

    是怎样的人格魅力,让这座城市铭记?

    心中有民――

    “咱把心交给百姓,百姓才能把心给咱”

    70多本民情日记,100多万字,摞起来近一米高。这是她近30年一字一句记下的。

    她最爱穿运动鞋,说走路轻快。不到半平方公里的社区,这楼那楼她转一圈要三四个小时。

    哪家老人得病,哪家困难,哪位独居老人爱吃啥馅儿饺子,她都记着。

    方寸之地,大小琐事,千头万绪,但陈叶翠干得津津有味,一干近30年。

    “开始我并不知道居委会是什么。”陈叶翠曾坦言。1988年,甸柳街道从驻区单位抽人组建居委会,省地矿局推荐了她。一到居委会,陈叶翠傻眼了。“就一间自行车棚改的小屋,几个老头老太太坐着马扎在聊天,连张桌子也没有……这算啥工作?”她硬着头皮适应这工作,但总想哪天能离开。

    有一天,她陪脚受伤的丈夫到医院,回家遇大雨。居民李强认出了陈叶翠,二话没说,就把她180多斤重的丈夫,背上6楼。陈叶翠不停地说谢谢。李强说:“你平时给大家做了不少事,我帮个小忙算啥。”陈叶翠一下子明白,居委会工作在居民心中竟这么重要。本想“熬日子”的她,一下有了劲头。

    “咱把心交给百姓,百姓才能把心给咱,这是陈书记常说的一句话。”甸柳第一社区党委副书记刘绍霞说。

    这是个开放式老旧小区,社区残疾人、孤寡老人、特困户不下200户。陈叶翠最挂念的,就是这些人。

    2001年残疾人李道鲁夫妇先后确诊患癌。看着还在上学的孩子,二人欲死难罢,欲生不能。陈叶翠发动大家捐款1万多元,并到其原单位协调医疗费。因细节问题,医疗费一时报不了。她来来回回跑了不知多少趟。终于有一天,该单位负责人紧握她的手说:“一名非亲非故的社区干部,甘愿为他们受这么多累,这事我一定解决好。”当陈叶翠把3万元救命钱交到李道鲁夫妇手上时,多日的奔波劳累,让她一下瘫坐在地,夫妇两人眼含热泪跪拥着她,久久没起来。

    救急,解一时之难;济困,需长久之计。陈叶翠跑遍辖区几家大单位筹资,建数百平方米的创业一条街,安置社区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在她的努力下,甸柳一居成济南首个“零失业社区”。

    “先回家看看自家卫生间,再来设计居民的户型!”2012年济南第二汽车改装厂片区改造,看到开发商拆迁安置方案时,陈叶翠急得拍了桌子。“你们设计的啥户型?这家不通风,那家不见阳光!卫生间胖人都蹲不下。”陈叶翠直接把开发商“顶了回去”。为让拆迁居民得实惠,她“逼着”开发商修改方案十几次。最终240多户居民3个月全签了拆迁协议。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她做完手术不足俩月,做拆迁调解之余还要跑医院化疗……

    “党员是干什么的?就是群众困难时冲在前面的。”陈叶翠说。

    你视百姓如亲人,百姓视你如亲人。

    社区残疾人李家星有一次在路上突发脑中风。路人上前询问他家人,他说:“我的家人是陈叶翠。” 

    社区百岁老人颜秀清,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趴在窗台边,看陈叶翠在社区忙碌的身影……

    心求创新――

    “我是一个现代的老太太,现代的居委会主任”

    “红袖章,发通知,动动嘴,跑跑腿”,这是不少人对居委会的认识。

    陈叶翠刷新了我们对“居委会大妈”的认知。

    50多岁时,她去山东大学听课,参加社工证考试;她的社区管理经验成高校案例,香港中文大学师生来交流;她请国内外学者做社区“高参”……

    “我是一个现代的老太太,现代的居委会主任。”陈叶翠说。

    2006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纳入国家顶层设计,陈叶翠敏锐意识到社工的重要。她到香港学习社工,返济后,与山大等高校在社区成立我省首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新社工进入这个老社区,从上门为老人免费理发到心理疏导,从电脑学习班到“俏夕阳摄影班”,各种活动有声有色。几年后,社区社工工作,吸引加拿大、瑞典等多个考察团。

    千创新万创新,不如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创新。陈叶翠独创“四议三评两公开”工作法。重大问题经社区党委会提议、党员议事会商议、居民议事会建议、居民代表会议或居民大会决议四道程序。

    2013年,社区发生一起火灾。请消防队一检查,40多栋楼中仅3栋配备消防栓;再查,没一个能出水。每个单元先配灭火器,要花五万元。这笔钱居委会咬咬牙也能拿得出,但她没这么做。陈叶翠召开居民大会,大家讨论设计安全标识,每楼选出安全员,买灭火器钱居委会和居民各拿一半。这不仅提高居民消防意识,还提升大家社区治理能力。

    自治模式创新,让餐馆油烟扰民、不文明养犬等难题一一破解。

    心中有党――

    “我要干不好,他们就骂共产党;我要干得好,他们对党感情就更深”

    “社区百姓不能天天去见总书记,也不能天天见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每天见的就是我。我要干不好,他们就骂共产党;我要干得好,他们对党感情就更深。”这是陈叶翠常说的一句话。

    2003年企业退休职工实行社会化管理,不少退休党员关系转入社区。一些老党员没有归属感,不愿亮身份。陈叶翠挨家挨户走访――老党员崔绪兰家自来水常断水,她协调把问题解决;老党员姜宗新房产证办不下来,她帮其拿到迟到11年的证……100多名老党员被感动,纷纷来党委报到。如今,100多名居民小组长90%以上由党员担任,难事党员带头干。

    在陈叶翠眼里,党员都发光发热,社区就有了灵魂。而她本人就是一盏灯、一团火。

    不忘初心,陈叶翠襟怀坦荡。有一次领导来检查,居民推门找她,陈叶翠中断汇报去接待。同事提醒,刚才是不是对领导不尊重。陈叶翠说,领导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听汇报等一会没关系,但群众你不理,就会对咱们党和政府有意见。

    不忘初心,陈叶翠不计得失。因工作出色,省地矿局多次想调她回去到下属单位做负责人,她一次次婉拒。

    不忘初心,陈叶翠昂扬乐观。她悄悄一个人坐公交车去医院化疗,没人知道她的病情。居民发现她戴上了假发,她笑着说是为了好看。

    不忘初心,陈叶翠想的总是居民。她从家中拿出接济困难群众的钱,不下10万。而直到去世前,她还住在那一室一厅小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就是陈叶翠,一叶绿甸柳,留翠满乾坤!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