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山东各地 > 正文
  • 办老饭桌建托老所 陈叶翠让老有所依

    2016年夏,甸柳一居社区食堂开业,辖区老人有了就餐之所。 通讯员刘亚男供图

    13日,老人来甸柳社区食堂吃午饭。 记者王汗冰 摄

    13日上午10点40分,甸柳新村第一社区居委会北侧社区食堂里,飘出阵阵饭菜香气。老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就餐,低油、低盐、低糖的饭菜对老年人来说再好不过。当冬季的寒冷逐渐逼近,没有什么比一顿热腾腾的午饭更能温暖老人们的心了。

    制造这温暖的人就是甸柳一居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叶翠。如今斯人已逝,但温暖依旧留存社区。

    八旬老人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

    王保英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社区食堂,她已82岁了,因为患有骨质增生,腿脚不好,进门就找个座位坐下来。与邻居聊天才知道,“陈主任竟然去世了”。她浑浊的眼睛愣了片刻,随即老泪纵横地说:“我都没来得及送送她!”

    平复心情后,食堂工作人员搀扶着她去打饭,一份青菜、一份豆腐,一碗米饭。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午饭,王保英再次陷入悲痛。原来,她是这个社区食堂里唯一免费就餐的人。王保英独居,无儿无女,平时自己也收集些废品卖。“陈主任见我孤苦伶仃,生活不容易,就跟食堂商量让我免费就餐。”尽管眼前的饭菜飘香,想起陈叶翠,王保英碗筷不动,埋怨邻居们知道陈主任去世的消息也不告诉她。

    “去年12月天冷,冻得我腿疼,我就找陈主任说能不能给我装个暖气。她答应了,我寻思着怎么也得半个月或一个月才能通上,谁知道不到一个星期家里就暖起来了。”王保英说,她得费了多大劲才能这么快给我通上啊。

    午饭是王宝英一天当中最丰盛的一餐。一人独居,茶饭无味。早饭一般下个面条对付对付。每到10点40分她就早早来食堂。这顿午饭,王保英很少能全部吃完,剩下的大半她倒进了自带的餐盒里,带回家热热,就能当晚饭吃了。社区食堂的负责人张志海说,当年陈叶翠嘱咐他,办食堂不能当一个糊口的工作,而要当成一个有温度的工作,王保英孤苦,免费午餐要供养她余生。

    400多名社区老人的安全午餐

    早在2012年,陈叶翠就注意到社区老龄化的状况。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一个人做饭嫌麻烦,吃饭经常凑合;跟儿女同住的,中午子女不回家,老人用煤气做饭经常忘关煤气阀,安全问题让人担忧。为了让老人吃得好,陈叶翠想到了办社区食堂。

    甸柳新村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宫斌几乎见证了陈叶翠为办社区食堂奔走辛苦的日子。宫斌回忆,陈叶翠笃定心思要办社区食堂后,就选定了社区居委会北侧的区域。当时,那里还是一小片门头房,业户们都还在正常营业。“自己经营得好好的,突然要为建社区食堂让道,他们肯定不愿意。陈主任就带着我们一家家做工作,可以说是软磨硬泡。没有现在拆违拆临的大环境,说服业户搬迁谈何容易!光动员这部分工作就做了一年。”宫斌说,这要搁别人身上,一看拆不动早就撂挑子了,但陈叶翠坚持下来了,这是她的性格,认定的事情,只要是对的坚决不放弃。尤其是社区食堂,辖区老人天天找,“陈主任,食堂啥时候建起来?”居民需求,就是陈叶翠四处奔走的动力。

    宫斌说,其实建社区食堂费心又费力,在那个时候,建成了也不一定能有人来。但陈叶翠斩钉截铁地说,她不愿意看见老人没地儿吃午饭,只要有一个老人来,她也要坚持把食堂建起来。

    2015年,房产完成回收,社区食堂建了起来。“你很难想象陈主任能为老人想得多周到。”宫斌说,陈叶翠担心将食堂交给商人经营会变味儿,创造性地交付基爱社工这一非营利性机构来经营。几次三番要求食堂顾及老人三高问题,饭食要低油低盐低糖。建成后,发现入口处的坡道栏杆不利于老人行动,不惜要求施工方返工重修。“对自家老人细致周到也不过如此了。”宫斌说。

    2016年,社区食堂正式开业。社区居民只要拿着户口本就能办卡就餐。目前,社区食堂已有近555人办卡,其中400多人是甸柳一居的老人。60岁以上老人打九折,70岁以上老人打八折,80岁以上老人打七折。只要十块八块钱,老人就能吃上干净健康的午饭。

    社区老人的医养结合托老所

    张志海说,他最敬佩的就是陈叶翠超前的养老构想,“你永远想不到她一个老太太对社区治理有那么多新奇的、超前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她把这些想法全部实现了。”

    “居家养老是陈主任仿照香港的养老模式提出的。就是仿照“托儿所”办托老所,实行老人“走读制”。白天儿女把老人送到日间照料中心,晚上再接回家。中间的时间由专业社工照料,全程不出老人住的社区。”张志海说,甸柳一居是济南社工项目的第一块试验田,陈叶翠则将社工服务和居家养老结合起来。

    街道支持、居民赞同、社工组织的配合让陈叶翠信心大增。“家具材质要轻便环保,色彩要清新淡雅,高低要合适,设计要圆滑,软硬要适宜,靠背扶手一应俱全……一切都要让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里过得舒适自在,如在家中。

    “当时陈主任的想法就是不让老人离开自己的家,让老人不再感到孤单,如今她做到了。”张志海说,他仍记得当时陈叶翠对“居家养老”模式信心满满的样子。

    张志海说,陈叶翠凡事总能多想一步。老人有地可托了,能不能就近看病呢?这样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再也不会小病忍着、大病拖着了。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陈叶翠就开始联系医疗资源,开创“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最终历下区人民医院表示可以进驻甸柳一居日间照料中心。公立医院技术好,设施齐全,价格也便宜,正好符合“医养结合”理念的精髓,出了日间照料中心的大门就是历下区人民医院。

    ●同事眼中的陈叶翠

    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王娜(与陈叶翠共事10年)

    “我是社区里跟陈主任争吵最多的人,被她折磨最多的人。”王娜说,有一回她写一篇关于社工方面的文章,陈叶翠给改了十几次,改得她都崩溃了。但结果是好的,最终在社工协会还获了三等奖。王娜说,陈主任对她最狠也最亲,几乎什么业务都让她干。经过多年打磨,如今的王娜已是社区副主任,低保、养老、计划生育……二十多个口面的工作样样拿得出手。“这些年来,陈主任像培养孩子一样培养我,良苦用心我都懂了。”王娜说。

    社工赵梦迪(与陈叶翠共事2年)

    “跟着陈主任干,你不学习很快就会被她看出来。更重要的是,她持续不断地学习,让我感到难以企及。”赵梦迪说,社工的教材很多都是外国教材,理论比较形而上、高大上。陈叶翠从来不惧新鲜事物,时常督促我们,结合本土情况,实现外国理论的本土化。

    社区工作人员逄博(与陈叶翠共事2年)

    “2015年,为了做社区汽车保有量统计,我和同事晚上11点半多,在社区里一辆辆地数车。没想到,大半夜陈主任和杨伯伯(陈叶翠丈夫)骑着电动车一圈圈地在社区里找我们,担心我们出事,那种关心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逄博说。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