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4大心理暗伤

    文章开始前,先讲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这样一个家庭。或者说,从前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家庭。包括爸爸,妈妈,还有孩子。孩子和爸爸妈妈原本是同住一条船上的。

    他们在一起很幸福。温柔的妈妈,强壮的爸爸,还有要去的远方。

    是的,孩子心里有一个远方。

    为了远方,孩子总要远行,独自去面对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

    这一天到来得很快。有时候,甚至会有些突然,让人卒不及防。

    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孩子可能还有很多不舍,有分离带来的悲伤,以及面对未来莫名的恐惧。

    可是,父母曾经给了他那么多的爱,足够他未来的路上取暖;父母教会了他游泳以及造船的本领,足以让他征服远方的风浪。

    可惜,也有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未曾给过他们足以御寒的爱,或者未曾给过他们足以生存的技能。

    他们的行囊里,也许塞满了父母为他们备好的干粮,甚至可能父母还为他们备下了一艘豪华的大船。然而,干粮总有吃完的时候,船也总有破损漏水或者触礁的那一天。

    到时,这样的孩子,要么只好依附于他人的船,看人脸色过活,要么无助地随波逐流,自生自灭。

    换做你,会选择做哪一种父母呢?或者说,你将会给你那即将远航的孩子,行囊里放进怎样的资源?

    最不该对孩子做的这些事儿,极富中国特色,若处理不当,他们将会成为孩子心底的暗伤。

    暗伤一:父母太顾及自己的面子

    中国式土壤中,关心孩子教育的,不仅有父母,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过路的某邻居。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许都被这样逗哭过,或者被某个不熟悉的亲戚或路人“批评指点”感到不舒服。而很多父母并没不知觉,或者讨厌这种行为却碍于礼貌或面子而赔笑。

    被吓唬的孩子会当真;被他人随意贴上负面标签的孩子,也可能当真。如果孩子面临这样的窘境,请父母丢开自己的所谓“面子”,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若孩子被吓唬,请先抱起孩子,坚定地跟他说:“他们在跟你开玩笑。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也都一直会在你身边。”然后再淡定地跟逗乐的亲朋好友说:“以后,请不要再跟孩子开这种玩笑了,孩子会当真的。”若孩子被人误解,被贴标签,而你清楚你的孩子远不是他们看到的那般片面,那当下就可以为孩子做出合适的解释,或者干脆笑而不语,淡然处之,切不可顺着他人的口,一起转过头来指责孩子。

    不仅是上述的情况父母需要抛开自己的面子。任何他人出于好玩、欠妥当地指点、逗弄孩子,父母都该站到孩子一边来。我们不是还都曾在新闻中看到过,一些父母因为碍于面子,不懂得拒绝亲戚对自己孩子的逗弄,以至于让孩子送命的吗?

    总之,父母需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我们有责任呵护孩子身体以及心灵的安全。哪怕看起来只是你认为不要紧的外人的一句话,父母也最好留意下孩子的心理变化。不对他人的点评做评价,不管他人的对错,只关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的情绪,你爱他,只要他需要,你都在。

    暗伤二:父母太不顾及孩子的面子

    中国人一向嗓门大。我出门在外,常会看见半道上停下来,板着脸训斥孩子的大人。我也见过很多父母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大声呵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他们完全不顾及,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他们也要面子。

    常常骂、大声骂,越骂越听不见。孩子们的心木了,大脑也习惯了。就好像住在铁路旁边的人,一开始时,会被火车声吵得睡不着觉,不久就习惯了,睡得一样香甜,但是偶尔到乡村度假时,反而会因为太安静而睡不着。

    大声责骂孩子还有一个后遗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甚至是吼父母,这将影响到孩子未来很长远的路,比如社交、职场,甚至是他未来的家庭夫妻关系,以及他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因此管教孩子要以身作则,努力做到低声教育。

    暗伤三:总要求大的让小的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其实在孩子发生争吵时,父母最好做到中立,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再引导孩子去寻找处理办法,不偏袒,不护小。比如,你可以走过去跟孩子们说:“嘿,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谁先说?”等孩子们说明情况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如果大孩子不愿意与小孩子分享玩具,你可以问他为什么。

    如果是孩子自己的玩具,那么父母完全可以明确地跟孩子说:“自己的玩具自己有支配权,不过,你如果和弟弟妹妹一起玩的话,大家可能都会玩的更开心。”如果他还是坚持,也无需勉强,另外找一件其他的玩具给小一点的孩子玩,并且简单地告诉他:“这是哥哥的玩具,这个是你的玩具。”

    暗伤四:太过谦虚

    中国人听到夸奖时,有一个习惯性的回复“哪里!哪里!”,这也是常见的中国父母的谦虚和礼仪方式。比如,有人夸:“你这孩子实在太棒了……”父母谦虚道:“哪里,哪里……”

    然而,对孩子而言,这个“哪里,哪里”很多时候却是一味毒药,甚至会瞬间杀死孩子那点脆弱的自信心。如果经常这样“拒绝”别人对孩子的夸奖,孩子很可能会认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还是做不好。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出现自卑情绪,并且懒于付出努力。

    有的爸妈,在习惯性谦虚礼貌回复的时候,还有另一种担心:害怕孩子因得到太多夸奖而变得骄傲。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谦虚的性格。如若育儿中有此念头,更会给孩子带去极大的束缚和压抑。

    总之,面对别人对孩子的夸奖,慎用“哪里哪里”的谦辞,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笑纳别人的夸奖,同时鼓励孩子做得更好。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