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城农业水价改革 拧紧节水阀门

    工作人员刷卡使用节水灌溉“水电双控”设备,可以清楚掌握用水用电情况。

    中华泰山网讯(记者 王玉 杜茜 )水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农业用水始终拧不紧节约用水的“阀门”,成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去年以来,我市借着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东风,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泰安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计划利用9年时间完成全市45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肥城市作为泰安首个试点县,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改革农业用水管理体制为重点,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水价改革路子。

    梯级用水机制给用水陋习戴“紧箍咒”

    “肥城市既是农业大市,也是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城市,一方面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用水方式粗放,导致资源型缺水与管理性缺水并存,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肥城市水利局农水站站长赵炎向记者介绍,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过程中,肥城市按照“五个阶段、三个梯次”的路径稳步推进,其中,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是核心。肥城通过分区、分级、分档、分类制定农业水价机制,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按照“多用水多收费”的原则,确定了三级阶梯和加价幅度,并按照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分类制定水价,确定“定额供水、计量收费、梯级计价、节水奖补”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原则,截至目前,肥城市已铺开17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涉及边院镇、湖屯镇、石横镇等8个街镇。

    “水价改革后,每个用水户都有一本水权证和IC取水卡,村里按照用水户的实际农作物种植情况核算用水量,用水户可以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自己每年可使用多少水,多用多交钱、少用有奖补。”赵炎说,分级分类定水价,有助于消除部分农户“大水漫灌不心疼”的心理,广大农户明白了节水就是节钱的道理,相当于给群众无限制用水的陋习戴上一道“紧箍咒”,最终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

     构建精准化的农田水利工程及计量设施体系

    配套的计量设施则是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量收费的关键。赵炎说,在水价改革过程中,肥城市为试点的8个街镇的水源工程安装了500余个智能计量设备,利用山东信息化和智慧化的领军企业山东锋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应的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共享、服务设施机制,构建了精准化的农田水利工程及计量设施体系。

    水价的变化倒逼着农民的生产习惯的改变,由于采取的是计量征收水费,同时又有节水奖励政策,增强了当地群众特别是大户的节水意识,一些种植大户在水价改革后完善起了节水智能灌排系统。刷卡即开启用电用水计算,水肥一体化设备启动田间有序进行微喷,同时超声波流量计精准计算用水量、后台视频监控图像实时传送在山东方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边院镇分配年用水计划8万方的水量,主要从事蔬菜、葡萄等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今年争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省扶持项目发展喷微灌525亩。公司告别传统的土渠灌溉,安装首部枢纽、水肥一体化设备5套,并在井口安装超声波流量计和节水灌溉“水电双控”RTU设备,实现了“水电双控”智能计量。“从水价改革以来,我们综合用水量、人工等其他费用成本核算,每次灌溉从原来的每亩50元降到现在的每亩15元,划算得很。”公司经理陈伟告诉记者,拿园区北面种植圆葱的150亩地来说,以前灌溉一遍就得没白没黑地忙活10多天,期间需要7至8名工作人员全程盯靠,人工、电费花费很大,这让当时的他有点着急。“得知肥城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根据作物面积控制灌溉用水量,因此我们积极争取安装高效节水设施,省里给我们补贴了一半,我们自己花费了50多万元,现在好了,有了这种设备,一天的功夫就能灌溉完,而且只需要一名操作工和巡线员即可,不仅省时省电省工,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商品率,由原来的80%提高到90%以上。”陈伟说,水价改革后,公司对不同农作物需水量、灌溉量有了统计,不仅能够在节约用水的情况下保障作物高产,还对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了积极的调整,照这样计算,两三年后,投入设备的钱“回本”不成问题。

    超声波流量智能计量表精准计算用水量并实时传送数据。

     明晰水权 破除农田水利存在“有人用无人管”乱象

    精细化用水管理是实现农业节水的有效手段,由于传统的农田水利设施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管理,用水的是一家一户的村民,管用分离,造成管护不到位,许多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缩短了使用寿命,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此次改革中,肥城市在明确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同时也明晰农业水权,将农业水权细化分配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公司等,对全市6420处农田水利工程发放了产权证、使用权证书,签订了管护协议书,同时,还积极探索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具有独立运营权限的灌溉服务合作社、服务站,破除了农田水利存在“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

    在肥城边院镇凤凰村,自从村里成立了金凤凰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360亩,附属水利设施一并流转,由合作社统一运营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节约了人工费,确保了旱能浇、涝能排,实现了稳产、高产,年可亩增产粮食100千克,2016年农户每亩保底分红825元。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武东玉介绍,凤凰村在2014年之前,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田基本处于“望天田”的状态,农户收入受到严重制约。“2014年,在实施肥城市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项目时,市水利局给我们村新建1座塘坝、1眼机井、1处泵站,今年又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给我们村所有水源工程配套安装了水电双控计量设施,现在农田灌溉由原来的靠天吃饭实现了基本的水利自足,农户也确实得到了实惠,预计今年年底农户每亩分红1000元左右。”武玉东说,接下来凤凰村将扩大流转面积,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的蔬菜和旱稻作物,吸引周边村庄加入合作社,让每一个农户都受益,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