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泰安 宜居家园

    res01_attpic_brief

    蓬勃发展的泰安高铁新区。 记者 陈阳 摄 

    中华泰山网记者 毕凤玲

    一条条宽阔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游园星罗棋布、一栋栋风格迥异的楼房巍峨高耸、一片片叠青铺翠的绿地悄然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这5年来,我市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5年时间,我市一步一个脚印,正向着现代化宜居城市迈进,先后成功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复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市承载能力实现新提升

    日前,记者来到佛光路看到,路面施工基本完成,围挡尚未拆除。“佛光路路面基本完成了,后期交通标线和信号灯完成后,就具备完全通车条件。”佛光路工程项目李经理告诉记者,作为城区主干道,佛光路自从去年9月份施工以来,备受市民关注,通车后,将极大减轻东西方向通行压力。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近年来,我市将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工程,在打通中心城区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的同时,将城市道路向城市周边拓展延伸。泮河大街、万官大街、佛光路、双龙路、岱溪河路等新建扩建道路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纵横贯通、环行连贯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形成,不仅缓解城区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而且将周边新区串联贯通,有力带动了区域合作,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将对拉动泰安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围绕城市快速发展需要,我市着力加强公用设施建设,引黄济泰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泰城供水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泰城用水普及率、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国电联网工程全线贯通,为泰城提供了1000多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启动《泰城热电联产规划》《泰安市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优化供热管网网络系统,全面提升泰城集中供热总体水平,泰城集中供热总面积3845.69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74.3%。6个县市区城区实现天然气全覆盖,全市燃气普及率100%,建成各类供气管网2900余公里,全年供应量突破4.8亿立方米,供气总量和保障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泰城5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日处理能力29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43%。

    按照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重要部署,我市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新动能,着眼长远、积极尝试,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编制《泰安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实施,明确要求道路交通、公园绿地、水系生态治理等项目按照海绵城市标准建设,确保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累计开工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4个,形成海绵城市汇水面积34.32平方公里。加快地下管网“升级换代”步伐,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下发《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统筹各类市政管线建设管理,坚决落实管线全部入廊的要求,建成看不见的地下互联网,未来15年内,泰城共规划综合管廊总长149.41公里,“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综合管廊30公里以上。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

    城市品位实现新提升

    “山有水则灵,城有水则秀”,泰安的建设者们把解决市民关注的水污染问题,同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碧水行动”计划,坚持治污和造景相结合,集中开展城市河道整治行动,奈河、梳洗河综合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先后启动,慢行交通、城市绿道、文化长廊与河流融为一体,“河在城中、城在河上”,居民休憩游玩空间进一步拓展。

    为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特色,按照山上下工夫、水边做文章、公园求拓展、街路做延伸的思路,我市积极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对重要路段和窗口区域实施绿化提升行动,努力实现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充分利用山城一体的优势,结合“山、水、松、石、竹”等元素,打造特色景观,“春赏百花、夏亲绿荫、秋观落叶、冬看松竹”的四季景观逐步彰显。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栽植各类乔灌木58.3万株,各类模纹花卉材料55.4万余株,新增草坪地被13.5万余平方米。龙潭路景观提升项目被省住建厅评为2016年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项目。花园路绿化提升工程被评为“中国景观园林优质金奖工程”。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绿化管理,今年启动了《泰安市城市绿化条例》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立法建设,保障和指导全市园林绿化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民生工程持续推进

    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走进泰城的老旧小区,原来脏、乱、差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粉刷一新的墙壁,整齐划一的硬化路面,干净优美的小区环境。我市自2015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累计开工实施64个项目,涉及1254栋楼,49201户居民受益。

    情系民生,圆梦安居。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为目标,我市连续多年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建立棚改绿色通道,实施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搭建棚改居民购房服务平台,一大批环境优雅、风格各异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工92个项目33728套,开工率99%;基本建成12414套,基本建成率107%。

    “以前害怕房子倒塌,下雨总要出门看着,不敢在屋里待久了。”肥城市汶阳镇张孝门村的张元良老人告诉记者,老房子是60年代的土坯房,危房改造项目启动后,自己成了受益户,“一分钱不用出,就可以住上安居房,让我着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像张元良老人这样的贫困受益者,不在少数。今年全市开工建设农村危房改造3147户,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30.27万户,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积极做好新泰市西张庄镇全省农村地区供暖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供暖改造,力争到2020年底,全市70%以上的村庄实现冬季清洁供暖。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

    新型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

    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我市突出小城镇建设、传统村落及宜居村镇申报等工作重点,美丽宜居村镇建设留下了一个个坚实有力的脚印。

    目前,全市有国家重点镇13个,省级示范镇10个。肥城市先后被列入中等城市试点、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宁阳县列入全省I型小城市试点名单,肥城市石横镇列入新生小城市试点,岱岳区满庄镇、宁阳县磁窑镇列为重点示范镇。新泰市西张庄镇、岱岳区满庄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徂徕山汶河景区汶水小镇、岱岳区大汶口水上石头古镇、新泰市羊流智能起重小镇、东平县老湖水浒影视小镇、东平县银山东平湖生态旅游小镇、新泰市石莱有机茶业小镇列为省级特色小镇。

    我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岱岳区大汶口镇山西街村、东平县接山镇朝阳庄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2个村被评选为省级传统村落。7个镇被评为“省级宜居小镇”,12个村被评为“省级宜居村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乡建设中一批批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先后实施,拉开了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的发展框架。在阔步迈入新时代之际,我市将以住建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誓要用最美的“画笔”为泰安宜居惠民再添光彩。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