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名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医学奖 看看美国的教育

    3名美国科学家获201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网络图片)

    从今天开始,2017年诺贝尔奖“开奖周”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揭晓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曾和另外两名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而在今年的第三方分析预测中,华裔女科学家张远及其丈夫帕特里尔·摩尔也有望获奖。

    华裔科学家张远及其丈夫帕特里尔·摩尔此前被视为诺奖热门人选(网络图片)

    所以人们也比较关注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底花落谁家,结果,3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笑到最后”,他们将获得9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合人民币738万元)。由于基金会财务状况的改善,这一奖金比屠呦呦获奖时,提高了100万瑞典克朗。

    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他们,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

    据新华社援引评奖委员会说法,人们过去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都有内在的生物钟,但其中原理却长期不清楚,而这些科学家以果蝇为对象,分离出能够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并在分子层面揭示了相关蛋白质的工作机制。

    3名获奖科学家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其中,最为年长的是迈克尔·罗斯巴什,1944年出生的他今年已是73岁,是美国布兰代斯大学教授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另一名获奖科学家杰弗里·霍尔也曾任教于布兰代斯大学,1945年,他生于美国纽约,1984年,和迈克尔·罗斯巴什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这个基因能够调节果蝇的生物钟。他们还揭示出该基因所编码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含量随昼夜节律而变化。

    最为年轻的是迈克尔·扬,1949年,他生于美国迈阿密,1978年起,开始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任教,后出任该校副校长。

    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名美国科学家在2013年曾获得邵逸夫奖(来源:新浪博客)

    巧合的是,这3名美国科学家还曾在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和100万美元的奖金。邵逸夫奖由已故著名爱国爱港人士邵逸夫先生于2002年11月创立,旨在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领域获得突破性成果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3名土生土长的美国科学家同时获奖,是否又一次意味着,美国科学教育的成功?一读君想起了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与华人科学家、美国天普大学原教务长、原资深学务副校长戴海龙的对话内容。

    既接受过中美教育,又在美国名校任教、担任管理职务的戴海龙,对中美教育体系优劣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2012年,他对黄达人表示,关于美国的科学教育,“美国的教育界都认为它是一个很大的失败。”

    原因是美国社会产生的科学人才越来越少,例证之一就是诺贝尔奖的得奖情况,除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外,“其他80%都是国外出身,然后移民到美国的。”

    华裔学者戴海龙资料图(来源:天普大学新闻网)

    意识到问题后,又该如何改善呢?戴海龙发现,美国的做法就是怎样才能让科学教育更有趣,让学生觉得更有趣,比如,当时天普大学最热门的一门课“酒的化学”,就希望能提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将第一节课的标题定为“酒”。

    但在戴海龙看来,这种兴趣维持不了很久,一碰到有难度的内容,只是因为兴趣而选修课程的学生马上就退缩了。

    “美国的教育太强调兴趣,导致了很多的人才不知道自己隐含的能力,很多人都有许多隐含的能力,但是没有办法发挥,因为他去追逐他所谓的兴趣,而不是事实上他可以做得很好的那个方向。”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教育体系,则比较讲究知识体系,戴海龙认为,这种理念也并非不好,“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老师,同时,要给学生机会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跟想象力。”

    举例

    例如,要给学生提供做研究的机会,让老师带着学生去发现,而不是为了要达到一个语气结果而去教学、学习。

    戴海龙认为,要有一些这样的课程才行。

    他的观点是不是有些特别?关于中美教育之间的优劣比较,已有不少学者都尝试论述过,今天,一读君也是借诺奖公布的机会,再次与大家分享一个不太一样的观点,希望能开阔大家的视野,反正,研究教育的我们,关注诺奖时,也要有自己的姿势和态度。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