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泰安新闻 > 正文
  • 山农大院士校友组团回母校“探亲” 来聆听聊了啥

     

    中华泰山讯 记者(张振男 陈阳) 9月16日这一天,足以让山东农业大学的学子们足够兴奋!中国工程院院士、果树学专家束怀瑞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栽培学专家于振文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房建成教授“组团”回母校“探亲”,与同学们面对面“拉拉家常”。

    三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一起来聆听一下他们聊了啥。

    束怀瑞:88岁高龄执着教坛耕耘

    人物档案:束怀瑞,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年考入山东省立农学院园艺系,1950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果树根系、果树营养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发明的“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主持完成的“山东省百万亩苹果幼树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研究”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束怀瑞:88岁高龄执着教坛耕耘

    “我从1947年进入这所学校(现山东农业大学),已经整整70个年头了。”束怀瑞院士用这样一句话,打开话匣子,开始了与新一代大学生们的交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束怀瑞院士利用同位素技术对苹果生长发育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看碳施氮,以氮促碳,养根壮树,优质丰产”的观点,在学术界和生产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几十年来,束怀瑞坚持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生产,创造了苹果“三大主枝主干疏层型”技术观点和先进的修剪技术,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聊到为什么选择农业专业时,束怀瑞说道: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复兴、农民的致富、环境的优化,都与农业息息相关。在做出选择后,要坚持自己的选择,束怀瑞选择根系研究、个体营养动态研究、资源研究,这让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束怀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情况,他研究探索出了“果园三层节水”技术,对推动干旱地区果树生产有重要意义。束怀瑞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他强调学科交叉,先后组织生理、化学、数学、土壤、病理、经济等多学科专家打造导师梯队,组建了全国重点果树学科的校际联合体,培养了一批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束怀瑞的倡导下,成立了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果产品加工、观赏果树、果树专用肥、高原果树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山东和全国的苹果产业发展。

    束怀瑞院士今年已是88岁高龄,但他仍然坚守在科研一线,每天按时上下班,带学生、做研究,校园里、田间地头都有束怀瑞的身影。“在工作当中,要不断坚持创新。我的导师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推迟半小时下班,坚持科学研究,他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束怀瑞这样说道。

     

    于振文:定位理想并努力实现

    点击查看原图

    人物档案:于振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任。于振文创建的“以氮肥后移为关键技术的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先后推广2.7亿亩,小麦累计增产100多亿公斤,为我国小麦连续13年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定位理想并为实现理想努力

    作为中国现代小麦栽培学奠基人,著名小麦栽培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余松烈的弟子,于振文继承了恩师衣钵,扎根农田研究小麦增产方法。于振文主持完成的小麦衰老生理和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小麦测墒补灌节水栽培技术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小麦生产主推技术,创建的“优质强筋小麦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在黄淮海麦区累计推广1.4亿亩,增产39亿公斤。

    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供不足需,正值青年时代的于振文就把提高粮食产量作为他的研究目标。于振文说,上学的时候大家都写过一篇作文叫《我的理想》,他至今仍记得自己作文中对理想的定位,那就是“田野里金色的麦浪滚滚,飘荡着麦香”,他说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把提高小麦产量确定为自己的理想。作为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于振文像他的老师一样,长期深入生产一线,围绕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目标,组织专家组提出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性意见,为我国小麦连续13年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农业教育领域,于振文辛勤耕耘38年,培养博士研究生36名、硕士研究生52名,他大力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带领学生们与农民吃住在一起,真正践行着山东农业大学“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

    此次与青年学生交流,于振文院士十分感慨。每逢播种收获的季节,每当病虫害发生时,在田间地头永远都有于振文,他说,科研取得成绩的关键有四点,分别是学生时代树立人生的目标、一生不断学习、选准科研方向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要树立一个理想。

     

    房建成:身处逆境时坚守信念

    人物档案:房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专家。1983年至198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机系工作。房建成提出的高精度、低功耗磁悬浮飞轮和控制力矩陀螺设计理论与方法,使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房建成:身处逆境时坚守信念

    房建成长期从事航天器姿态控制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和惯性导航技术领域研究,相对来说,他研究的内容更加“神秘”。在与同学们交流时,房建成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历程,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航空航天自主研发当中。

    从事科研多年,房建成提出的高精度、低功耗磁悬浮飞轮和控制力矩陀螺设计理论与方法,攻克了高速大惯量磁悬浮转子高精度高稳定度控制和高可控、低功耗磁轴承设计国际难题,突破了高精度磁悬浮飞轮和控制力矩陀螺关键技术,使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跨入国际先进行列。提出了IMU静基座快速精确对准的直接推算方位失准角的方法,在对准精度相同的情况下可缩短对准时间约一个数量级。

    此外,在位置姿态测量系统研究领域,房建成揭示了高精度的位置姿态测量系统误差模型的状态可观测度随飞行状态变化的规律,领衔研制成功基于国产光学陀螺的高精度机载POS,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程精度由3米提高到0.27米。自2013年起,房建成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原子自旋陀螺和磁强计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

    航空为国、空天为国,房建成始终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在研究受阻时他总会想办法克服,攻克一项项难题。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