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泰山|泰山脚下的“唐三藏”

    点击查看原图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西游记》一书写的是大唐高僧玄奘法师唐三藏西游取经的故事,他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取回真经。但书中对于唐三藏的描述,并不完全是他的故事,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副院长周郢告诉记者,在唐代泰山脚下也有一高僧被授予“三藏”之名,同样曾西行取经,唐僧“摩顶松”的故事就来源于泰山脚下的“唐三藏”。

    周郢告诉记者,“三藏”的名字并不是唐僧独有,日本专家中野美代子在研究“唐三藏”之名时,曾发现所谓三藏,是授予在佛教方面通晓经、律、论三藏高僧的称号。在唐代,被授予三藏称号的著名高僧除玄奘之外,具有代表性的还有义净、金刚智、善无畏和不空等。

    “根据中野发现,我们可进而得知,《西游记》中的玄奘其实是一复合体,在其身上融合了唐代其他三藏高僧的形象。而泰山也出现过另一位唐三藏,就是高僧义净。”周郢说。据介绍,义净在咸亨二年(671)从广州从海路往印度求法,在印度遍礼佛教圣迹,在那烂陀寺学习十年,并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垂拱元年(685)仍从海路东归,世人尊称他为“三藏法师”。义净除了完成众多佛经的汉译,还留下《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两书,后人将义净与法显、玄奘并称为中国历史上到印度求法最著名的三大高僧。

    周郢说:“义净的故里在齐州山茌,就是泰山脚下的长清,他不仅生于泰山,其出家修行之所也在泰山。根据义净的自述,他曾经在现在长清境内的四禅寺修行,在长安圆寂后,他的继承人在泰山为他立骨塔,了了他回归泰山的愿望。宋代苏辙《游泰山四首四禅寺》诗中写道: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云昔义净师,万里穷西域。《华严》贝多纸,归来亲手译。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便是描述泰山义净塔景象。”

    义净出生、出家以至归骨,都在泰山,因此他的故事在泰山多有流传。周郢告诉记者,百回本《西游记》中曾写到唐僧“摩顶松”的有趣故事就跟义净有关。“第十二回写唐僧回洪福寺里跟徒弟们说: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到第一百回中这样写:唐僧四众,随驾入朝,满城中无一不知是取经人来了。却说那长安唐僧旧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见几株松树一颗颗头俱向东。唐僧等归于洪福寺,只见寺僧磕头迎接。”周郢表示,唐僧“摩顶松”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人刘肃《大唐新语》中,在刘肃的叙述中,玄奘法师西去取经是在泰山灵岩寺手摩松枝与寺中僧人告别。

    这个故事在唐宋时流传很广,很多诗人把这件事写进了诗中。“这两段故事情节一样,显然是后者袭取前者而成。不过,在《大唐新语》所录早期文本中,玄奘摩松的地点是灵岩寺。这个故事也说明,早在唐代人们已将玄奘取经与泰山相联系。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并非发自此寺,摩松于此显然与史实相违。但唐僧摩顶松的故事很可能源自义净,因为义净西游天竺之前,曾至灵岩寺摩松兴感,是完全可能的。由于义净也有三藏的称号,并且也有西游之举,后人遂与玄奘混为一谈,其轶闻遗迹后来也被融合到玄奘西游的故事中。

    正所谓西游不独陈玄奘,取经也有泰山僧,摩顶松的故事充分证明了唐代泰山三藏的轶事,也应是后世《西游》故事来源之一。”周郢说。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