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语|八仙桥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在王母池道观东侧的梳洗河上,架着一座石桥,名为八仙桥,始建年代不详。石桥在历史上多次被水冲毁又多次重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王母池主持刘明海募化,香客捐资在桥原址南侧重建,才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八仙桥。关于八仙桥,民间说法众多,流传最广的是八仙过石桥到王母池赴西王母的蟠桃宴而得名。

    废弃多年

    香客出资修起石桥

    八仙桥,桥横架于泰山中溪梳洗河上,桥东飞虬岭,岭下有吕祖洞。八仙桥,为东西向单拱石桥。桥长18.05米,宽2.16米,拱跨度为9米,桥面条石平铺,两侧为方石柱栏杆,拱额刻有“八仙桥”三字,落款为民国三十二年。

    桥西侧立有一块石碑,为《重修八仙桥记碑》,从石碑上看,撰写碑文的人叫做李惠源,1943年十月,他居住在泰安,当时王母池的住持刘明海找到他对他讲述了八仙桥的修建过程,李惠源根据住持的讲述,写下了碑文。“王母池当泰山中溪之冲,附近通莱芜孔道。旧有石桥一座,名八仙桥。两岩涧壁陡峭,每逢山洪爆发水势汹涌,以致屡修屡圮。多年废隳(hui),倡修无人。”人们走到这个地方,或是看到峭壁犹豫不前,或是直接攀爬峭壁过去,非常不方便。直到1943年的春天,香客李玉田来到王母池进香,听住持讲述了情况之后,愿意捐资建桥,住持随后又劝募了乐施的乡绅、香客,共同出资建桥。“在旧址稍南吕祖洞左偏,斫(zhu)崖为两端基础,悬石为一大洞,上面砌石为梁,旁架栏杆,以便行人凭眺阅,两月工程告竣,桥名仍旧,长阔增加。”从这段铭文可以了解到,八仙桥古已有之。

    同泰山西溪的大众桥、长寿桥不同的是,八仙桥并不大。但相同的是,修建初衷和形式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方便民众,也都是民众自己出资修建。

    记载不多

    原王母桥今八仙桥乎

    关于八仙桥的记载并不多,《泰山道里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庵前有飞鸾泉,又东跨涧,古有王母桥,今废。”这里的王母桥,与现在的八仙桥又有什么渊源呢。

    虎山管理区工作人员介绍,在虬在湾以北的坡面还有一段旧桥的遗址,料石规整,一看就是人工垒砌的。据史料记载,原先在梳洗河上有西王母的梳洗楼,还有王母桥与梳洗楼相连。梳洗楼和桥的遗址很近,东侧河道的石坪上面有明显开凿的痕迹。这里的王母桥会不会就是后来的八仙桥呢?工作人员表示,从相互印证来说,不可能在这么近的地方同时修两座桥,有可能是最初因为有座王母的梳洗楼,所以才叫王母桥。后来梳洗楼和王母桥在大水中毁掉,再修建的时候,又因为东侧有吕祖洞,所以取名叫八仙桥,现在桥南侧的环山路上连通溪涧的桥就叫王母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母池道观中,有一座七真殿,七真殿旁有蓬莱阁,由此推测梳洗河上应该原本有一处很险很宽阔的水域。虬在湾到底有多深也没有记载,既然神话传说中能困住一只黑虬,那么水就不会浅了。“而且历史上记载了多次山洪暴发,失踪的梳洗楼和桥屡修屡毁也说明了从山上下来的水势不小。只是现在有了虎山坝,流下来的水才会受到控制,河道的水小了,也减少了山洪灾害的出现。八仙桥名字的来历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能与八仙、蓬莱阁有关,也可能与来此朝拜进香的香客来源地信仰有关。”工作人员说。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