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国内 > 正文
  • 中老年人为何易偏信谣言

    中国消费者报讯 (记者 孟刚) 随着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以及加强对公众的知识科普,大部分消费者已对网络谣言特别是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谣言产生了抵抗力。不过,目前仍有一部分中老年人会相信网络谣言,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根据2016年微信官方后台的统计数据,中老年人平均每日发送微信消息的次数达44次。同时,他们也是网络谣言的转发大户。在每月转发5条以上谣言的用户中,有80%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在过去一年里,“转基因有毒”“食物相生相克”“日本核辐射海鲜致癌”等不实信息充斥在许多中老年人的微信朋友圈中。

    在媒体工作的李女士告诉记者:“与年轻人喜欢关注职场上的‘鸡血’、情场上的‘狗血’不同,中老年人更愿意关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我们家族群里的老人每天都转发很多条,其中不少是谣言。老人转发这些信息的初衷是关心子女,但当你告诉他们信息是假的时,他们大多不太相信。”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脑中负责产生“厌恶感”的大脑皮质层的活动趋于缓慢。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对欺诈语言及行为的反应甄别速度要比年轻人慢一些,所以中老年人更容易相信谣言。

    中老年人容易相信谣言除了有生理因素外,还有心理因素。一位心理专家表示,中老年人的情感空虚也使谣言趁虚而入。一方面,在物价、医疗费用上涨等背景下,中老年人的安全感降低;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让大部分年轻人忽略了对老人的关心,导致老人缺乏情感陪护。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谣言帖”的特征无外乎“情感引诱”,制谣者正是利用了老年人的不安全感,用“太可怕了”“太恐怖了”等刺激性的词语渲染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以迎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解决中老年人易被夸张失实内容欺骗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子女加强和老年人的联系,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闭塞,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同时,鉴于一些老年人信息来源渠道少,不能有效识别谣言的问题,社会还应共同努力,帮助其走出相对封闭的朋友圈,遏制谣言在老年人等特定群体中传播。

    专家指出,子女和家属可以利用中老年人对金钱支出更为敏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教他们一些基本的辨别谣言技能,如留意是否为权威媒体或医院的公众号,发布微信的账号是否有公司身份认证,常常将辟谣信息转发给父母长辈,并告知他们,朋友圈的食品健康类谣言大多出自营销账号之手,多受商业利益驱使。此外,年轻人还应对长辈身体机能变老的事实有客观认识,对他们多一点耐心。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