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报志愿需谨慎 不可迷信App等“大数据”平台

    随着今年高考成绩的发布,考生和家长也都开始为填报志愿忙碌起来。在大部分考生和家长眼里,填报志愿可谓是“成败在此一举”、“高考难,志愿更难”。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上和移动端上都出现了不少的志愿填报网站、App,甚至在线下还有专门的填志愿服务机构,诸如“有了高科技,志愿不用愁”的宣传标语也是四处可见。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所谓的“高科技”、“大数据”和“专家”真的有人敢信吗?

    如果您打开手机的应用商店,不难发现高考填报志愿的相关 App 非常多,诸如高考圈、导师问问、高途志愿、完美志愿、高考志愿君、报考大学、高考E志愿、优志愿等,其中大部分软件会有内购收费的情况。除了手机 App,线下还有一些高端服务包“括专家指导”或“一对一”,价格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这些产品无非都打着相同的旗号——“大数据”、“高科技”。

    首先家长和考生要明白,“大数据”能带给我们什么。鉴于这几年来,因校方的多方面因素,无法为考生提供全面的志愿填报辅导,所以大家都会留意到这些填报志愿的 App 。我们了解到,这些 App 主要汇集了大量高考录取分数线、最低分、录取平均分、省线等资料,资料都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高考填报志愿的参考。除此之外,一些“大数据” App 中有详细的招生政策和高校与专业的信息,从而让家长和考生深入了解政策信息,以及高校与专业信息应当包括学校性质、学校特色、优势及专业学科、学校环境、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总的来说,面对复杂的高考招生制度和庞大的信息,大数据等技术能有助于考生和家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有用的参考。

    虽然“大数据”技术是非常有用的,但考生和家长还要提防一些“夸大”的功能。首先,高考志愿“大数据”只能代表往年的录取数据,在当年的志愿填报上无法做到完全精确测试;同时由于数据来源不一,我们很难从中发现出漏洞以及判断质量优劣;最后,一些可以帮填志愿的 App 其实就是把个性的高考成绩分析当成共性问题解决。

    家长和考生必须明确一点,虽然历年来的录取情况数据比较稳定,具有参考价值,但各个高校的录取规则千差万别,有的重点看分数,有的却也看重社会经历,这些细微的差别在大数据库里都是没有的。有专家建议:“填报志愿时,不妨将专家经验和新技术平台结合起来,互补长短。”而也有警方提醒,填报志愿服务行业目前门槛较低,有些并不专业的机构看中这一商机便迅速投入其中,让市场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家长们千万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