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泰安新闻 > 正文
  • 明石桥:历经沧桑见证大汶河文明兴衰历程

    商队经此走成岁月深处的追忆  

    中华泰山网记者 颜晓东 

    汶河倒流水泱泱,两岸杏花吐芬芳,古石桥上人如织,古镇城内商贾昌。明石桥,一座在大汶河上屹立了四百余年的古建筑,曾是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无数外地商贾在此处休憩驻足,明石桥不仅成就了山西会馆、大汶口古村落等系列古建筑,还养育了周边代代儿女,给无数人留下了数不清的记忆。

      追忆:贯通南北的石桥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在寨门外望着石桥伫立了良久后,老候默默地抽了口烟转身离开。70岁的老侯是山西街村人,尽管自幼在汶河边长大,但听老人们讲他们家当年是从山西搬至此处的,早已将大汶口视为故乡的老侯目睹了这座古老石桥由盛转衰,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每天都会到石桥边走走,寻找那些年轻时的印记。

    “这是汶河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也是保存最完整的石桥,你看看都是用大石条拼接起来的,再用扁铁固定在一起,结实着哩。”站在桥头摸着桥面的扁铁,老侯介绍说。正如老侯所说,这座石桥的确结实得很,修建于明隆庆年间的石桥经过四百余年的风雨洗礼,除了偶有个别地方破损外,直到今天这座古老的石桥仍旧屹立不倒,承载着河两岸来来往往的村民。

    “现在走的人少了,基本上就是这两个村的人。”明石桥北起山西街村,南接宁阳茶棚(堡头)村,因为石桥的连接,两个分属岱岳区、宁阳县的小村庄亲如一家,茶棚村的孩子上小学要穿过石桥来山西街村。每到春耕秋收时,古老的石桥还会发挥极大的交通作用,为了防止拉庄稼的农用车频繁驶过破坏石桥,当地管理部门在石桥北入口处修建了两处水泥垛子禁止超宽的农用车同行。

    “听老人们说,自桥修建后便成贯通南北的要道,南来北往的商贩但凡经过大汶河几乎都得从明石桥上走,直到上世纪70年代济兖公路桥修通以后,石桥的交通作用才渐渐弱化。”大汶口镇已退休的文化站站长韩树伦介绍说。

      过往:因桥而生的繁华

    自从明隆庆年间修建以后,石桥便成了南来北往商贩们的必经之路。因为过往人多,桥南北两侧更是聚集了大量商贩为过往商旅提供食宿,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你看,从这里向北这一条街过去都是客栈、饭庄,现在很多房子还保留着当时的面貌,街边上聚集的生意人更是不计其数。”韩树伦指着寨门内一条向北延伸的胡同说,记者注意到,胡同两侧全是古朴的石头房子,古老的槐树立于巷口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众多古朴的房子中,山西会馆算是名气最大的,精明的晋商看中了明石桥重要的交通作用,便在桥头处修建会馆招待过往商旅。现如今桥北侧的山西街村也正是因为曾经在此处做生意的山西人多,最终被命名为山西街村。同样的,桥头另一侧的茶棚村也是因此得名,只不过当时的茶棚村远不及山西街村繁华。

    “明石桥是汶河古渡的一个飞跃,结束了两岸人民依靠舟楫来往的历史,沟通了南北商贸,便利的交通为大汶口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使大汶口成为经济重镇。”韩树伦说。

    商机:最后一代送河人

    曾经的繁华让石桥两侧聚集了大量商贾,也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送河人便是由石桥衍生出来的职业。

    雨季大汶河河水暴涨,激增的河水会长时间淹没石桥,每逢这个时节,南来北往的商贩只能屯守在桥头观望。一些着急赶路的商贩会在河水稍稍下降时涉水过河,但因为不熟悉地形,时常有人掉入河中被淹死,于是便渐渐有外地商贾花钱雇佣本地人护送他们过河,送河人这项职业便应运而生。

    71岁的村民老贾曾是一位送河人,老贾说,他们那代是最后一代送河人,从二十岁开始在丰水期送河,人到中年时伴随着济微公路的修通送河人彻底成为历史。但那二十多年的回忆让老贾念念不忘,“一趟三毛五毛的,最多的时候一天下来也能挣四五十块钱,丰水期桥头处每天都会有十几人在岸边等着送河。”老贾回忆说。

    别看送河这事说起来简单,但老贾说里边的讲究可不少。河水没过大腿根儿因为水流湍急,送河人便不再接活儿;送牲畜过河时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驴这种动物,“驴遇水紧张,必须得俩人一左一右挡着它,一旦掉入水中基本上都得被淹死,不仅挣不到钱,还得赔人家钱。”

    上世纪70年代济微公路桥开通、上世纪80年代104国道公路桥开通、2000年以后高速公路桥开通随着河上的桥越来越多,送河人这种职业也从那时起彻底沦为历史,而老贾这代人也成为最后一代送河人。伴随着送河人一同消失的,还有石桥两侧数百年来的繁华,年轻一代人更多地将石桥当成一处景点。

     修缮:以现状修整为主

    作为山东省目前保留最完好的古代大型石桥,明石桥全桥65孔,桥孔的长度不一致,在中间有一段是建在河中的岩石上,俗称“哑巴桥子”。传说这里最早为简易木桥,后又改为分段的石板桥,直到明隆庆年间,才建起一座横贯大汶河的石桥。

    河水长年累月冲刷,明石桥在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修缮,其中规模稍大的有三次。清雍正八年,原石板桥被大水冲毁,以攻石起家的粥店人姜桂松“捐资倡修”,乾隆六年,石桥修建完成,两岸人民感其义,曾立碑以记此事,并改名“姜公桥”;1938年抗日战争过程中,明石桥个别位置曾被炸坏,后得到修复;2002年明石桥也进行过一次规模稍小的修缮。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明石桥交通作用式微,成为大汶河上一处远近闻名的景点,近年来,饱经风雨的石桥个别地方出现破损,为了更完整地将其保护起来,近期明石桥保护修缮工程已经开始招投标。

    大汶口文化风景名胜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明石桥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同时又正在使用,修缮工作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所以我们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也会更加严格。”

    据悉,明石桥修缮工程本体以“现状修整”为主,局部以加固为原则,兼顾古石桥周边环境治理和两侧河道疏通,淤泥清理等。真正做到“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缮原有构件。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C)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