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松景:弘扬客家文化助文艺发展

    河源市高度重视传统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把弘扬客家文化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和具体行动,深入挖掘提升客家文化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充分发挥其怡情养志、涵养文明的独特作用,推动我市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深入挖掘,系统搜集,让客家文化展现厚重风采

    河源是客家古邑,有2200多年历史,是客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两千多年的沧桑嬗变中,源远流长、绚丽多彩的客家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近几年来,我们组织力量对客家遗存和客家风情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训族规。河源有370多万人840个姓氏,大部分姓氏都留传有家训。经过报送、收集、筛选、整理等程序,从2000多篇家训中,确定了首批100多个最具代表性的姓氏家训。这些家训,文体多样,载体丰富,有诗歌、散文,也有格言俚语,或口口相传,或刊布族谱,或镌刻祠堂廊柱,或寓于花灯习俗,或现于民间艺术。家训内容涵括遵纪守法、和睦亲邻、孝敬父母、祭祀祖先、爱国爱乡、修身齐家等。家训文化,启迪童蒙、励志劝学、明德向善,熏陶和培育了一代代奋发有为的客家人。二是民间谚语。河源流传许多具有地方语言特色的客家谚语。这些谚语充满乡土气息,通俗易懂,耳熟能详,而且内涵丰富。我们共搜集整理了100条符合时代核心价值要求的河源客家谚语。三是传说故事。共搜集了河源民间流传的百个神奇动人故事,包括神话、爱情、美德、风物、人物等传说,这些传说内容健康、富有哲理性,生动真实地反映出河源客家人勤劳质朴、忠诚守信、团结互助、爱国爱乡、奋发向上的精神。四是民俗艺韵。河源保留有130多种民间习俗,包含礼仪、劳动、节庆、祭祀、服饰、饮食、居家、禁忌等方面,流传有数十种民间艺术,包括戏剧、舞蹈、歌曲、木偶、杂技等等。这些民俗艺韵,反映了人们的向往追求,慰藉着人们的心灵,演绎着人们的悲欢离合。五是文物遗迹。通过对全市文物遗迹进行全面普查,共发现了26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涵括古遗址、古城池、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名人故居、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等等。这些文化遗产,延续着河源2000多年的历史文脉。六是名人诗文。河源的古诗文非常丰富,作者近三百人,作品超过千首,既有韩愈、苏轼、苏辙等外来名人留下的诗篇,也有古成之、李焘、邓缵先等本土俊彦的作品,这些诗文反映了忧国忧民、热爱家乡、勤奋向上、面向大众的基调和主流。

     二、把握实质,去芜存菁,让客家文化彰显时代价值

    在全面挖掘客家人文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客家文化主题研讨活动,组织市内外专家学者对客家文化进行研究探讨,把握内容实质,提炼时代价值。一是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如家训,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俭、和、廉。特别是推崇仁爱,倡导厚德载物与人际和谐,强调个人在家庭及社会关系中的作用;重视修身齐家,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二是凝聚了客家人文精神之灵魂。无论是家训谚语、传说故事,还是民俗民艺、名贤诗文,都反映出河源客家人刻苦勤俭、崇文重教、热情好客、念祖思亲、爱国爱乡的人文精神。三是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义。“和乡邻,明礼让,务本业,端士品”,倡导文明和谐;“讲法律以警愚顽、训子弟以禁非为”,倡导法治;如谚语“人在四方,爱国爱乡”“忠厚唔蚀本,刻薄唔赚钱”“有油莫点两盏灯,免得冇油打暗摸”等,倡导爱国厚德节俭;如传说故事“还金里”“李亚古卖鸭粥”等,倡导诚信立身。

     三、广泛宣传,生动展示,让客家文化熏陶市民群众

    注重创新拓展客家文化的宣传载体和展示平台,不断增强客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客家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是建设主题公园。在市区和县城公园内建设了一批客家文化艺术长廊,包括家训长廊、谚语长廊、客家风情雕塑长廊、“明字知理”长廊,让群众在艺术情境之中受到熏染。如市区客家文化公园的家训长廊,邀请全国百名书法家书写百个姓氏家训,镌刻在百个形态各异的天然黄蜡石上,形成1千多米长、集诵家训、赏书法、观奇石于一体的家训文化长廊,成为客家特色文化景点,更成为市民修身养性场所,广受市内外群众欢迎。又如东源县城滨江公园的谚语长廊,长约300米,有30个谚语刻石组成,同时建有图文并茂的100平方米谚语绘画墙,集教育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一体,将谚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融合在一起。制作大量家训和谚语宣传栏和墙画,建成了一批家训、谚语和“明字知理”主题社区、农村及学校。此外,创办全国首个家训文化网站和首个客家电子杂志《古邑客家》,创作家训书法作品及匾赠送群众,拓展了客家文化传播平台,让客家传统文化扎根基层、深入人心。

    二是创作文艺精品。近年来,我市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执着追求。以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编创了一批以吟诵、舞蹈、竹板歌、山歌等艺术形式弘扬客家人文精神的文艺精品节目,并深入基层巡回演出。如大型歌舞《古邑情客家亲》和《千年古邑?红色河源》,交响史诗《客娘颂》,民俗歌舞《古邑家训客家魂》《客家魂》等。编纂出版了包括河源史要、民俗、传说、诗文、艺韵、民居、文物、古村落、方言、中央苏区等14本图书组成的《客家古邑文化书系》和涵括文物史迹、馆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7本图书组成的《河源市文化遗产汇编》,同时编印出版了数万本《客家家训》《家训书法石刻》《客家谚语》等通俗读本,发至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其中《客家家训》获评全国优秀社科通俗读物。摄制了电视纪录片《天下客家》《古邑家训客家魂》,在中央和省电视台播放。创作了“客家妹”系列动漫公益广告,传诵客家谚语,阐释时代价值。历经三年编创打造了展示岭南风情,赞美客家精神的大型歌舞精品节目《桃花水母》,并打算长期在市区演出。

    三是搭建展演平台。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群众在体验客家文化中实现自我教育提升。举办中国客家文化节、忠信花灯节、花朝戏艺术节、客家山歌大赛、非遗展演等活动,集中展现客家文化风采,增进了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常态化开展“多彩河源?欢乐广场”群众文艺活动,展现民俗艺韵,着眼修身养德,每年举办了50多场,每场数千观众,成为群众喜爱的品牌活动。今年11月,我们成功举办了2015广东客家山歌大赛,第三届(中国?河源)客家文化节,展现了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强了客家文化艺术交流。

    四是培养艺术人才。通过系列文艺创作和文艺展演活动,锻炼了一批创作、编导、表演和艺术传播人才,培养了一批文艺新人。实施了河源市百名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组织文艺骨干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及其他专业艺术院校培训。加强了非遗传承人、乡土艺人的保护和扶持。制定文艺精品扶持创作生产激励机制,开展全市“文艺精品”评选活动,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中共河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刘松景)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