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国内 > 正文
  • 今日大雪 联合国列为"非遗"的24节气你真的懂吗?

     

    今天0时41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而今天上海不容易看大雪,但气温却实实在在下降啦!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就在一周前,它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申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其实申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申遗大会召开前四周,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了会议文件,中方注意到,会议决议草案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项目概述不够准确。会议期间,中方参会代表团在项目评审前又与秘书处反复沟通,最终确认修改文案。最终,委员会通过中方的修改文案,并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代表作名录。

      早在2006年,“二十四节气”就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从中国“非遗”到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走过了10年。这期间,端午节等多项中国元素成为世界“非遗”。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相关部门协同相关社区、群体于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

    网友:为老祖宗的智慧点赞

      网友得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纷纷参与讨论,有网友认为“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古人的智慧点赞!”,也有网友表示“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民族农耕文化的瑰宝,也是东方文化精髓的体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和中国气象局等媒体官方微博也都纷纷祝贺申遗成功。至12月5日,在微博话题#24节气#讨论中,1856.4万人参与阅读,百度搜索“24节气申遗成功”相关结果达到140000个。 

    据媒体报道,一位代表团成员说到,“‘二十四节气’关乎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意义重大;而该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将踏上了新的征程。”“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曾说,“对于二十四节气申遗,我刚开始还是有些担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维系着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认同感和持续感,也是确保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资源。“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的遗产领域。

      根据太阳运动轨迹划分

    其实,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时间点。“二十四节气”按照气候的变化,把一年的时间平均分成二十四个节次,所以称为“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天文知识与人文生活合一的文化技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二十四节气”是依照太阳运动轨迹划分,所以在阳历(即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反而在传统的农历中日期的变化比较大。只不过,在很多报纸和日历中,通常在农历后附印节气,很容易让人们觉得节气是跟着农历来的,加之“农历”与“阴历”的混淆,更使得人们忽视了二十四节气与阳历的密切关系。

    当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就是今天(12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在当今仍有意义

      由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演变而来,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二十四节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例如,“二十四节气”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规律。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釉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季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还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另外,冬季进补时在饮食上,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不过,由于天气干燥再加上饮食不当,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疮,还要注意控制数量。

    寒冷节气首需防寒保暖

    大雪之后是冬至。冬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今年在12月21日到来。紧随的小寒节气也是寒冷期。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会怕冷。如果在大寒、立春节气,也需要注意防风寒、护肝。年底应酬多、工作忙,缺乏运动,加上暖气和室外寒冷的轮流考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增加抵抗力。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要注重养护肝脏。除了注意饮食之外,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也舒发了肝气。

    其实,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养生规律,例如雨水、惊蛰节气要降火、春捂;春分、清明要清热、润燥;夏至、小暑需养心明目;秋分、寒露得暖胃解乏安神等等……

    >>>浏览24节气美味食经[专题]

     

    今天0时41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而今天上海不容易看大雪,但气温却实实在在下降啦!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就在一周前,它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申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其实申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申遗大会召开前四周,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了会议文件,中方注意到,会议决议草案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项目概述不够准确。会议期间,中方参会代表团在项目评审前又与秘书处反复沟通,最终确认修改文案。最终,委员会通过中方的修改文案,并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代表作名录。

      早在2006年,“二十四节气”就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从中国“非遗”到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走过了10年。这期间,端午节等多项中国元素成为世界“非遗”。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相关部门协同相关社区、群体于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

    网友:为老祖宗的智慧点赞

      网友得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纷纷参与讨论,有网友认为“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古人的智慧点赞!”,也有网友表示“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民族农耕文化的瑰宝,也是东方文化精髓的体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和中国气象局等媒体官方微博也都纷纷祝贺申遗成功。至12月5日,在微博话题#24节气#讨论中,1856.4万人参与阅读,百度搜索“24节气申遗成功”相关结果达到140000个。 

    据媒体报道,一位代表团成员说到,“‘二十四节气’关乎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意义重大;而该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将踏上了新的征程。”“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曾说,“对于二十四节气申遗,我刚开始还是有些担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维系着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认同感和持续感,也是确保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资源。“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的遗产领域。

      根据太阳运动轨迹划分

    其实,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时间点。“二十四节气”按照气候的变化,把一年的时间平均分成二十四个节次,所以称为“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天文知识与人文生活合一的文化技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二十四节气”是依照太阳运动轨迹划分,所以在阳历(即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反而在传统的农历中日期的变化比较大。只不过,在很多报纸和日历中,通常在农历后附印节气,很容易让人们觉得节气是跟着农历来的,加之“农历”与“阴历”的混淆,更使得人们忽视了二十四节气与阳历的密切关系。

    当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就是今天(12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在当今仍有意义

      由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演变而来,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二十四节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例如,“二十四节气”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规律。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釉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季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还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另外,冬季进补时在饮食上,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不过,由于天气干燥再加上饮食不当,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疮,还要注意控制数量。

    寒冷节气首需防寒保暖

    大雪之后是冬至。冬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今年在12月21日到来。紧随的小寒节气也是寒冷期。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会怕冷。如果在大寒、立春节气,也需要注意防风寒、护肝。年底应酬多、工作忙,缺乏运动,加上暖气和室外寒冷的轮流考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增加抵抗力。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要注重养护肝脏。除了注意饮食之外,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也舒发了肝气。

    其实,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养生规律,例如雨水、惊蛰节气要降火、春捂;春分、清明要清热、润燥;夏至、小暑需养心明目;秋分、寒露得暖胃解乏安神等等……

    >>>浏览24节气美味食经[专题]

     

    今天0时41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而今天上海不容易看大雪,但气温却实实在在下降啦!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就在一周前,它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申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其实申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申遗大会召开前四周,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了会议文件,中方注意到,会议决议草案中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项目概述不够准确。会议期间,中方参会代表团在项目评审前又与秘书处反复沟通,最终确认修改文案。最终,委员会通过中方的修改文案,并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代表作名录。

      早在2006年,“二十四节气”就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从中国“非遗”到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走过了10年。这期间,端午节等多项中国元素成为世界“非遗”。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相关部门协同相关社区、群体于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

    网友:为老祖宗的智慧点赞

      网友得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纷纷参与讨论,有网友认为“二十四节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古人的智慧点赞!”,也有网友表示“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民族农耕文化的瑰宝,也是东方文化精髓的体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和中国气象局等媒体官方微博也都纷纷祝贺申遗成功。至12月5日,在微博话题#24节气#讨论中,1856.4万人参与阅读,百度搜索“24节气申遗成功”相关结果达到140000个。 

    据媒体报道,一位代表团成员说到,“‘二十四节气’关乎每一位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意义重大;而该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将踏上了新的征程。”“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冯骥才曾说,“对于二十四节气申遗,我刚开始还是有些担心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维系着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认同感和持续感,也是确保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力的重要资源。“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的遗产领域。

      根据太阳运动轨迹划分

    其实,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时间点。“二十四节气”按照气候的变化,把一年的时间平均分成二十四个节次,所以称为“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天文知识与人文生活合一的文化技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二十四节气”是依照太阳运动轨迹划分,所以在阳历(即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反而在传统的农历中日期的变化比较大。只不过,在很多报纸和日历中,通常在农历后附印节气,很容易让人们觉得节气是跟着农历来的,加之“农历”与“阴历”的混淆,更使得人们忽视了二十四节气与阳历的密切关系。

    当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就是今天(12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二十四节气”在当今仍有意义

      由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演变而来,历经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二十四节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例如,“二十四节气”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规律。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釉子、脐橙雪橙都是的当季水果。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还可常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另外,冬季进补时在饮食上,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不过,由于天气干燥再加上饮食不当,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疮,还要注意控制数量。

    寒冷节气首需防寒保暖

    大雪之后是冬至。冬至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今年在12月21日到来。紧随的小寒节气也是寒冷期。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会怕冷。如果在大寒、立春节气,也需要注意防风寒、护肝。年底应酬多、工作忙,缺乏运动,加上暖气和室外寒冷的轮流考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增加抵抗力。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要注重养护肝脏。除了注意饮食之外,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也舒发了肝气。

    其实,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养生规律,例如雨水、惊蛰节气要降火、春捂;春分、清明要清热、润燥;夏至、小暑需养心明目;秋分、寒露得暖胃解乏安神等等……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