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瓜”升级成“金地瓜” 南大圈村美丽蜕变

    南大圈村发展乡村游,将荒山变成生态园。

    南大圈村发展乡村游,将荒山变成生态园。

    村里主干道和所有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美化绿化后从脏乱差的变得风景如画。

    村里主干道和所有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美化绿化后从脏乱差的变得风景如画。

    本网记者 贾风城

    岱岳区天平街道南大圈村的村民祖祖辈辈种地瓜,这种地瓜一斤只能卖2毛钱。种地瓜收入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环境曾经也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穷则思变,2012年南大圈村引进有机地瓜,还跟村民签协议统一收购,村民收入开始翻番。近年来,南大圈村打井、修桥铺路、粉刷墙壁、清理街道……现在村容村貌全面升级,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下一步他们要着力发展乡村游、把荒山改建成生态园,还要建生产线、搞养殖……让大家真正富起来。

    以前缺水,种地瓜靠天吃饭

    南大圈村紧邻市区,距市政府约20分钟车程。26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大圈村,只见村口有小桥流水景色别致,桥上杨柳依依,桥下荷叶田田。村里房屋整齐、道路整洁,小小的村庄静谧美丽。

    “以前跟现在那真是没法比!”问及村里以前的情况,这是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前都不愿意回来,一下雨路上全是泥,路边还堆着一些柴垛、石堆等杂物,车开进来都没法儿调头。”

    南大圈村党支部书记赵洪儒介绍,村里南大圈村有247户、村民700余人,土地2000余亩,其中640亩是山荒地。土地大部分是丘陵,村民祖祖辈辈种地瓜。以前村里缺水,吃水的井连续抽一小时就干,种地只能完全靠天。赶上干旱少雨村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地瓜苗旱死在地里。

    51岁的村民赵洪翠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看到地荒着就觉得可惜”,以前种地收入低,别人都外出打工,她一直在村里坚持耕种,“我这个年纪了再出去打工还不如守着家门干点活儿,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打心里还是愿意种地。”赵洪翠说,以前每年都种三四万棵地瓜苗,干旱常造成减产,好不容易收获了一斤也只能卖一毛多钱,一直到现在,最贵也只能卖到每斤两毛二。以前种的地瓜口感也不好,主要用于制作淀粉,现在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小,一年下来,能挣五千余元。大多数村民种地瓜一年能得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

    引进有机地瓜,村里与农户签协议统一收购

    2012年,赵洪儒与村里其他工作人员去沂源考察学习,发现当地的有机地瓜口感好、卖价高,并且地理环境与南大圈村十分相似。但是他们不敢贸然引进,就先买回6000棵地瓜苗试种。第一年试种地瓜就丰收了,并且尝过的人都夸口感好,他们才放下心,开始在全村推广种植。

    一开始许多村民都存有疑虑,不敢轻易尝试,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与村民签订协议,要求村民种植有机地瓜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村里则承诺地瓜收获后以每斤一元的价格收购,保证了销路,让村民放心种植,没了后顾之忧。

    村里推广有机地瓜种植,赵洪翠积极响应,他和丈夫韩帮虎2013年就种了2万棵。“以前种的地瓜一斤最多卖两毛钱,有机地瓜一斤最多卖到一块二,村里还全部收购,种的棵数少了但挣得钱多了,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元。尝到甜头后,三年来,赵洪翠每年都种15000棵以上有机地瓜。

    工作人员介绍,最初村里收购来的有机地瓜基本不卖,精包装后免费送给客户品尝,第一年尝着味道好,第二年就有人主动来预订,现在南大圈的有机地瓜已经远销东北、上海等地。接下来他们要继续做好种植试验,树立南大圈有机地瓜品牌。

    着力发展乡村游,要把荒山改造成生态园

    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2012年底,南大圈村在山上修建了可蓄水8万立方米的“藏雨湖”,还打了3口山井。早在2010年,南大圈村就开始完善基础设施、进行环境综合整治。2011年政府招商引资,许多企业在南大圈村安家落户,安置了村里不少劳动力,以前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许多都开始回村就业。接下来又有企业进行帮扶,到2014年,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安装了路灯和监控,墙壁统一粉刷,街道按时清理,环境逐渐改变。

    村里的小河原本干涸、满是荒草,河上的小桥也只有简陋的铁栏杆,2014年底,村里彻底清理了河道,修了河堤重建了小桥,种上了莲藕;新修了3条上山路,架设了输电线,在山上栽种各类果树、松树1万多棵,先让荒山变绿。

    除了种地瓜,南大圈村一直不断摸索其他致富路,针对自身的特点着力发展乡村游。“以后西山将打造成生态园景区,取名‘禄园’,里面餐饮、采摘、住宿一应俱全,还有大雁养殖基地和美术艺术馆书画爱好者可以来写生。” 赵洪儒说,下一步南大圈村将继续做好有机化种植实验,继续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另外,南大圈村有旧住宅463套,大部分是1984年以前建的土质石砌结构,年久失修,接下来要进行旧村改造,规划中打算建设六户一排的三层联排别墅。村里还准备与企业合作建设工厂加工生产线。

    “总之,希望村民能真正富起来,日子越过越好。”赵洪儒说。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