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屋石路石墙 孙伯镇600年石头村古韵犹存

    8

     

    中华泰山网肥城讯(记者 尹伟)近年来,随着经济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置身于城市。“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祖辈们习以为常的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远,原本为数不多的古村落老房子也正在从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而在肥城孙伯镇西北群山中,有一座石头村庄,村子依山而建、越往上地势越高、高矮错落有致,至今仍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古代民居风貌,古老苍劲的石房,古拙坚实的石碾,蜿蜒曲折的山路……一个安静的村落,在这样满目青山的环抱中有如世外桃源般居于山间。这里是肥城孙伯镇西北角的五埠村,一个地道的北方古村落。距镇驻地8公里,属于典型的山区村。现有200多户人家,840口人。

    据泰安县志记载,五埠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明朝大将赵豪曾在此剿匪,后被贼陷,死于此地,并留下了舍姑峪、藏姑洞、杀姑顶及赵豪墓等遗迹。据村民介绍,传说随着时光流逝渐渐很少被人提起,当年留下的遗址遗迹也已难寻其踪。

    一门多户 多是族亲

    居于大山深处的五埠村,依山而建,农户院落错落有致地与地形、地貌巧妙地结合,深巷、大院、高屋,浑然一体。徜徉在村中,蜿蜒曲折的石条路,通向家家户户,走进静谧的农家小院,看到的是高近五米的正房,坐北朝南,木门紧锁,左侧有一方形窗子。正房下半部分是随地势挖空的部分,一人多高,用来贮存粮食存放杂物,被当地人称为地屋子。家家都有石碾、水池、柴堆、拴牛鼻、祖祖辈辈沿用的露天厕。

    沿着一条幽深的巷子,一路向上,记者走进一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至今仍有人居住的老房子里。房子的主人刘桂英老人迎了出来。已经80岁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一人独居在小巷的深处。她对记者说:“这些老房子都是一个大门里面住着好几户人家。像我们这个门洞里,原先住着的有我五叔、三哥、小侄六七户,就叫‘徐家胡同’。现在就剩下我和我儿子住在这里了。其他的都搬走了。我儿子就是门洞旁边那户。”说起巷子里蜿蜒曲折的路,年轻人走上来都觉得费点劲,老人却说:“走习惯了,没啥。一天出出进进好几次。”

    一村分两州 以石簸箕为界

    在五埠村村主任李玉东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村内古老的石条路,一路向东参观了很多老房子。在走到一条不算起眼的石路旁边时,李玉东说:“这条路就叫‘石簸箕’,老话讲的‘一村分两州’就以它为分界线。当时,此路以西归东平州,以东属于泰安州。一个村分属两个州。看见上面那座老房子了吗?那就是老邱家,他家正好在路西当时属于东平。‘老邱去泰安’流传了很多年了。听起来是个笑话,却也正好说明了这条路的特殊性。”

    据传,有一天,老邱给老伴闹笑话说:“今儿我出趟门,去泰安。你准备点干粮,我吃饭就走。”老伴信以为真,赶紧起身和面烙饼。等老邱吃完饼,喝了汤,却在炕上靠着不动弹。老伴问:“你不是去泰安吗?怎么还不走?”老邱一骨碌从炕西头滚到炕东头说:“我到泰安了。”这让老伴哭笑不得。

    在村中心位置,还保留着一处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纪念毛主席的主席台,底座和墙体也是用石头砌成。村里有演戏、说书、放电影等集体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五埠村原名五埠岭村,早期村落依山而建的北山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5个小山头,直到建国后改为五埠村。”李玉东说,平时有不少拍客到村里采风。“如果拍个电视剧、电影,在我们这里都不用布景。今后,我们村也打算朝旅游方向发展,让更多人走进五埠。”

    村落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根脉,是农耕文明的精粹,也是田园生活的守望地。站在村外,回望这座历经600多年的古村落,阳光中屋檐下纳凉的老人,悠远沉静的意境如同置身画中,数百年的画面让五埠村古韵悠然。

    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主管 泰安日报社主办 地址:泰山大街333号泰安传媒集团22楼 联系电话:0538-6272000 邮编:271000

    中华泰山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 ? my053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B2-20100031号 鲁ICP备08005495号-1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01号